关灯
护眼

第 50 章


◎手按住她的腰,把她抱到自己腿上来◎

    太子年岁渐长, 自然很有自己的想法,孙贵妃几次三番地往东宫里塞人都失败了,只觉得东宫上上下下, 犹如铁桶一般,实在是很叫人头痛。

    可皇帝却不一样。

    他虽然年纪大了,有时候有些昏聩,可绝大多数时候, 还是一个冷静的帝王。

    他同华柔止说的话,很快便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皇帝虽然觉得华家的小姑娘有趣, 却对太子那番话有些不敢苟同,翌日便寻了太子到御书房说话。

    “真是胡闹,”皇帝说他,“未来国母之位,何其紧要, 你便轻而易举地许给了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么?还说什么, 由她自己挑拣……这种话, 绝不该是一个储君该说的。”

    父子之间关系紧张, 平日除了政事,几乎没有旁的交流, 更别说文琢光的婚事了。

    皇帝对太子放任自流,哪怕是非嫡非长的文琢熙, 或者是稍稍受宠爱一些的高阳公主, 得到的关怀也总是比文琢光要多得多。

    可太子似乎并没有要同他促膝长谈的意思,只是看了他一眼, 淡漠地问:“那陛下又中意哪家女子, 做儿臣的太子妃呢?”

    皇帝看出他的不虞, 却只是自顾自地说:“左御史的女儿有咏絮之才, 她父亲勤恳尽职,刚正不阿,不必担忧母族擅专;吏部尚书的女儿也颇好,恭敬秀美,父亲同样是直臣……”

    他还要再一一例举,文琢光却打断了他:“父皇宫中也好几年未进新人了,这些姑娘若是好,父皇何不自己留着?”

    皇帝简直被他噎了个半死,差点就拍桌子大怒。

    然而太子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由着他拿捏生死的孩子,这些年,他明里暗里地瓜分皇帝的权柄,俨然为群臣敬爱,皇帝有时候昏聩责罚大臣,也只有太子敢劝。

    其实他不必劝,他光光是冷冷清清地站在那里,凭借着那双与孝懿皇后很像的眸子与神情,就能叫皇帝咽下很多刻薄之语了。

    这次也不例外。

    皇帝最后说:“罢了,你若是有自己的想法,朕也管不着你了……只是你多少该有点储君的样子,不要被一个小姑娘拿捏了去。”

    “陛下当年,对着母后,也有储君的样子么?”文琢光忽地反问他。

    文清客便长长地沉默了。半晌,他垂头叹息一声,摆手:“你退下罢。”

    他顿了顿,忽地又说:“朕昨夜梦着你母后了,她责问朕为什么不替你操持婚事,所以今儿才想起来……阿徵,你母后瞧着还是很年轻,朕都老了。”

    文琢光则道:“陛下如今,是在悔过么?”

    皇帝没有说话。

    文琢光便也不等他,而是转身离开了书房。

    皇帝今年春天开始,身子变不大好,平日里反复的咳嗽愈发厉害,伺候的宫人还同太子来报,说皇帝半夜咳血,把孙贵妃吓得够呛。文琢光并没有关心皇帝病体的意思,一来是他无所谓,二来则是孙贵妃唯恐皇帝死后,自己同文琢熙不得善终,所以伺候皇帝鞍前马后,十分的贴心小意。

    燕王知道了这件事情,笑眯眯地来同他嘲讽:“孙贵妃不愧是孝懿皇后的婢女出身,伺候人果然拿手。”

    又说:“人老了,总是会念着自己昔日作孽,怕来日要下无间地狱,你父皇这是想赎罪呢。”

    文琢光不置可否,只是问他:“燕皇叔近来很清闲?”

    燕王道:“是呀,你父皇不急着赶我回封地,京城繁荣,我要多留一留,替你好生相看太子妃呢,也算是没有辜负你母后当年待我的一片心意。”

    文琢光自然知道燕王玩心重,倒也不以为意,只说:“余家有牡丹宴,想来皇叔也会去。”

    “自然,”燕王笑说,“怎么了,又有什么要交代皇叔的?”

    “是柔止要去,”文琢光待他倒也不隐瞒,“她先前忧心余家三姑娘,我也不知道她去了余家府上,会不会乖乖听话不乱跑,还请皇叔帮着照看一二。”

    燕王道:“你不是放了个暗卫在她边上么?”

    太子不由低低地笑了笑,只是说:“柔止小脾气很大,认定了要做一件事情,可不会回头,侍女们可劝不住她。”

    燕王望着他的模样,想到自己手下人探听来的,太子对华家姑娘说的那番话。

    他不由“啧”了一声,心说青年人谈恋爱了果然不一般,笑都笑得多一些。

    ……

    接下来的几日,柔止都没有见到余燕雪,她似乎完全被藏了起来,不来上学,柔止遣婢女去余家府上问候,得到的永远都是余三姑娘病了,在养病的消息。

    余燕景自那日与柔止起了冲突后,也同样不再出现。

    对外,只说是婚期渐近,所以要在家中绣嫁妆。

    柔止心下有些不安,总是觉得余燕雪会出什么事情。她心里头,余燕雪一直是个温柔沉默的少女,虽然冰雪聪颖,可因着在家中处境艰难,最是内敛……她这般的性子,倘或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只怕也只有柔止愿意去管一管她了。

    文琢光忙得很,柔止不敢叫他兴师动众,只好隐忍等了数日。

    终于有了个机会。

    余家在自家花园中设宴,邀请京城各家姑娘与公子们前往,共赏牡丹。据说其中有一株“昆山夜光”,极为罕见,如神女座下明珠一般,便是在黑夜之中,都可见光辉。

    除此之外,余家还诚挚邀请众人都带上自家培育的牡丹,一并比较,选出牡丹魁首。

    此等雅事,自然引得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柔止倒不为凑热闹去的,而是想着,是否能够借着牡丹宴的机会溜进去见余燕雪一面,便也接了帖子,欣然赴宴。

    她赴宴的前一日,太子带了盆牡丹花来送她。

    那盆是长势极好的“琉璃冠珠”,柔止接了放到窗台上,见花朵娇嫩盛放,如少女盈盈绽开的裙摆。她笑着道:“哥哥是怕我丢人,才给我带花来么?”

    文琢光失笑道:“倒也不是。只是牡丹花期到了,我以为你会喜欢。”

    柔止是最爱花的,平日里院子最多的就是各种花花草草,他自然也注意到了。所以除了那株琉璃冠珠,他还随手折了一捧牡丹来,叫她寻了个浅口的琉璃小瓮,把一把牡丹都插在里头。

    柔止趴在桌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牡丹花,只是问:“哥哥这些时日在忙什么,为什么都不来见我,我还以为……”

    还以为那天,他同自己说的话,是她做梦呢。

    文琢光没有听出她的言下之意,刚想说叫她不必管这些,可转念一想,柔止也不是小孩子了,便缓缓地问她道:“忙一些政事,你想听么?”

    柔止还真是第一回听这些话。

    因着皇帝更爱重用新贵,而打压世家的缘故,历经数朝的许家、王家、林家,这几年里都不得重用。可是太子羽翼不够丰满,皇帝又日渐衰老,所以便有许多人又动起了心思。

    王�之便是因着这个缘故,才来的京城。

    王家世代清流,早已致仕的王首辅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若是没有意外,王�之应该很快就会出仕。可是如今太子手中握着很多能够叫这清流之家无法起复的证据,他如今正在权衡之中。

    柔止道:“王家做过什么事情么?”

    文琢光回头看了她一眼,有些斟酌着道:“王氏在齐州琅琊,地位远胜知州,族中儿郎大多名声极好……可三年前,齐州大旱,朝廷拨下用于赈灾的粮草,很多都被王氏截下。齐州境内,只闻王氏,不知文�N。”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难怪皇帝不愿容忍世家的存在。

    “若往小了说,”文琢光又看着柔止,神情微微有些古怪,“王�之昔日在琅琊之时,家□□有七名侍妾,其中五人,乃是庄子上的佃户之女,活生生的……逼良为娼。”

    柔止一惊,旋即便觉得心中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