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章 火雷带来的福利

    当天晚上,工匠坊已经做好了50多枚火雷。

    马祥麟让工匠坊的人做了几个大袋子,行军打仗的时候,可以把大袋子系在腰间,预留出来的缝隙可以把火雷塞进去。

    这样每个人可以携带6到8枚火雷。

    第二天,秦良玉出发的时候,带着这50多枚火雷。大袋子分别让十几个白杆兵装备上。

    众人还很新奇,这是什么装备?

    马祥麟说:“将来你就知道了,现在先不告诉你们。

    你们知道这东西不能见火的就行了。”

    秦良玉吩咐道:“你收好山海关,我办好事情就回来。”

    马祥麟说:“放心吧,母亲大人,我会把一切都安排好。”

    40多岁的秦良玉飞身上马,带着500人浩浩荡荡的出了山海关,一个上午就赶到了京城。

    让其他的400人在京城外扎营,她就带了十几个护卫,进了京城。

    向守门的士兵打听孙承宗的府邸。

    六十多岁的孙承宗还是那样老当益壮,

    当听说秦良玉前来拜访,就很诧异。

    心说:我和她也没有任何的交往呀,怎么来找我呢?

    但是毕竟是二品诰命夫人,也不敢怠慢,

    也知道白杆兵是一支强悍的军队,浑河血战硬打出了大明的血性。

    连忙对家丁说:“快开中门,迎接秦夫人!”

    然后自己整了整衣冠,也走到大厅门口前去迎接,

    看到英姿飒爽的秦良玉走了进来,连忙走下阶梯,

    朗声说道:“哎呀,久闻巾帼英豪秦夫人,今天才得以相见,

    我是非常佩服你手下的白杆兵啊!”

    秦良玉也赶紧紧走几步,躬身施礼,

    “见过孙大人,我白杆兵上下都知道忠君爱国,为报君恩沙场浴血在所不惜!”

    孙承宗高兴地说:“好好好,里边请!”

    宾主坐下,秦良玉拱手道:“这一次冒昧前来,是想和孙大人讲一讲辽东的形式,

    也想请孙大人帮一个忙。”

    孙承宗说:“辽东的形式现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结果。”

    秦良玉说:“我的侄孙马万军是白杆兵的一个百户,他在浑河血战中收负了重伤,留在了西平堡疗伤,他非常熟悉辽东的情形。

    并且已经打探到了后金军队,将会在明年正月的时候发动进攻。

    想必孙大人也知道,浑河血战,虽然我们打出了威风,消灭了鞑子一万多人,打死了他的参将和游击,

    但是我们也付出了血的代价,4000多白杆兵和5000多浙兵全部阵亡。

    这就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呀,经略和巡抚不合会是大忌呀!

    而且还赶到现在,这个紧要的关头,

    如果建奴兵打到山海关,即便是我们能守得住山海关,

    但是战略纵深没有了。

    关外的百万百姓怎么安置?

    我们大明从来没有和亲、纳贡、割让土地的先例。

    难道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丢弃了辽东还不够?

    还要丢弃辽西这片土地吗?

    您也知道我从来不参与朝廷的党争,

    这样只是有害无益!

    但是我着急呀,

    大好的河山,如果被我们这一代的人给糟蹋了

    被建奴的军队打到关内,我们就是罪人呀!

    我们怎么对得起皇上?怎么对得起天下的黎民百姓啊?”

    孙承宗一开始还平静的听着秦良玉的诉说,

    后来听着听着,就皱着眉头站了起来,

    对秦良玉深施一礼,

    愧疚的说道:“满朝的朱紫,所有的男人都应该愧疚,还没有秦夫人看的深远。

    我也很惭愧啊,有人推荐我去辽东,我还有点犹豫,

    听你这么一说,我一会儿就去见皇上,向皇上申请总督辽东的局势。

    一定要打退建奴兵,如果都像白杆兵这样的军队,我们甚至有可能收复辽阳和沈阳。”

    秦良玉说:“大人也知道我们白杆兵拼的就是血性,拼的就是我们马家枪法,

    但是我们缺少火器,

    浑河血战,我们吃亏就吃亏,在没有火器上,

    所以我的侄孙马万军在病床上想到了一个方法,

    经过试验,做出了火雷,

    我已经在山海关尝试过了,

    哪怕一个瘦弱的士兵,只要点燃这个火雷,扔向鞑子兵,就可以炸死四五个鞑子。

    这可是我们对付鞑子的神兵利器呀。”

    孙承宗高兴的说:“哦,还有这样的这么大威力的火器吗?”

    秦良玉说:“我带了几十枚过来,

    您可以找一个地方,我们实验一下,

    眼见为实。希望您看到威力以后,

    能够帮我们从朝廷调拨十万斤火药和十万斤铁料,

    我们抓紧时间生产火雷,在辽东招募一些逃民的青壮,

    让他们能够在半年的时间成军,让他们带着火雷和钩镰枪报仇雪恨。”

    孙承宗说:“好的,我们试验一下,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

    我就舍下这个老脸,也要跟你要来火药和铁器。”

    秦良玉说:“孙大人,尽管放心,这个威力我是亲眼印证了,

    你找一个场地,让人竖几个木桩,我们可以立即实验。”

    孙承宗立马吩咐下人,在小校场准备几颗木桩,秦良玉带着护卫,和孙承宗一起前往小教场,在距离100步的地方,秦良玉停下了脚步,

    说道:“孙大人,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了,离太近了会有危险。”

    孙承宗说:“好的,你们有没有试验木桩上绑着盔甲,因为鞑子穿着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