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二章:前进

    崇祯八年,八月三十日。

    淳化城外的官道之上,一众身穿着青色军装的军卒皆是立正而站。

    一面面火红色的旌旗迎风鼓荡,猎猎的响动声萦绕在众人的耳畔。

    东方渐白,天色渐明。

    陈望头戴红缨毡帽,穿着一身绛红色的箭衣,手挽着缰绳,骑乘着战马带领着十数名亲卫缓步行进在官道的侧面。

    官道之上,他麾下两营近四千五百名军卒已经是完成了集结。

    得益于战败的艾万年和张外嘉,陈望从败军之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备。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洪承畴允诺的第三批军械却是没有送来。

    陈望猜想,估计洪承畴是觉得他这一仗缴获了不少的武备。

    前线战事吃紧,干脆就直接断了军械的运输。

    陈望自然不会不知趣的派人询问这批军械到底会不会送来。

    洪承畴可不什么好相与的人,史书之上记载之中洪承畴可谓是睚眦必报。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要是没有眼力见,到时候被洪承畴记住了,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反正送来的军械甲胃兵刃差不多也就那么百十来件。

    淳化战后的缴获,加上之前军中的调拨的军械,现在对于陈望来说其实已经是很充足了。

    军中现在共有布面甲共有两千五百六二领,锁甲九百五十七件,棉甲九百七十二件。

    铁遮臂两千余件,高顶盔加笠盔共计四千余顶,军服一千余件。

    直属的游兵营陈望按照步骑将其划分为了两部,骑兵为前部,步兵为后部。

    前部有辽骑八百九十七人,不算曹文诏派来的那五十多名家丁,现在都是衣甲俱全。

    高顶顿项盔、外罩布面甲、内穿锁子甲,带遮臂。

    皆是身穿双甲,马刀、弓箭、三眼铳全部都已经是备齐。

    甚至比他们在张外嘉麾下的时候,装备还要精良。

    布面甲的质量参次不齐,里面镶嵌的都是铁片,铁片的多少影响布面甲的防护能力。

    而陈望给这一众辽骑是特地选的甲片多的一批,保证其防护力。

    后部有两司八局步兵,其中三局是邠州的募兵,一局是隶属于曹文诏前部左司的一局老兵。

    另外四局则是艾万年、刘成功当初在襄乐逃回来的残军整编。

    这四局军兵说实话,陈望并不想要他们。

    但是洪承畴已经是派人送来了,也编入了他麾下营兵队列之中。

    陈望现在是不要也得要。

    这些人大部分也是陕西人,毕竟艾万年原先是神木的参将,后面孤山副总兵,戍平凉府,麾下的营兵自然多是陕西人。

    在之前闯军攻坚的时候,顶在最前面的就是这四局整编后的残军。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军兵完全看不出是败军整编之后的。

    无论是守城还是野战都敢打敢冲,或许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他们的士气高昂的有些吓人。

    而刘成功在不久后,也特意又找了一次陈望。

    简单的说了一下当初在襄乐遇伏的事情。

    这些残兵跟着刘成功和王锡命两个人杀出重围,刘成功的意思便是让陈望能够不要太过于苛刻。

    王锡命终究是没有挺过这一道难关,就在不久前已经是病逝在了西安城中。

    陈望没有回绝刘成功的请求,刘成功虽然降为参将,但是资历摆在那里,人脉也一直存在。

    而且那四局残兵也没有做出什么违反军律的事情,更没有什么刺头。

    现在并非是能够完全只依赖于新军的情况,旧军在现阶段仍然有它的可取之处。

    这八局兵,经历了淳化之战后,共有八百七十二人。

    但是陈望从原先邠州募来的三局之中,分了一百四十四人去担任新军的旗总和副旗总

    实际上,剩下了七百二十八人,暂时没有补充兵力

    锁甲配给辽骑,还有一些军官之后,基本没有了。

    所以这七百二十八人都只穿戴布面甲,也戴高顶盔,穿遮臂。

    其余的甲胃,除去留下一部分的备用外,都发到了新兵营中。

    九百三十七件布面甲,还有剩下的铁遮臂,优先供给了新军中的军官和刀盾兵。

    而一直没有动用的九百七十二件棉甲则是优先供给了军中的铳兵。

    如今新军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火铳兵。

    这一战的缴获之中没有多少的鸟铳,大部分都是三眼铳。

    原因自然是因为,李自成麾下的火铳兵基本列装的的三眼铳,而不怎么使用的鸟铳的原因。

    而洪承畴派人运来的军械之中,鸟铳也不并不多,更多也是三眼铳。

    因此这三分之一的火铳兵,所有人装备的基本都是三眼铳。

    陈望并没有坚持使用火绳枪。

    在仔细的权衡利弊,反复思考之后。

    陈望发现了李自成虽然学习是他的所用的战法,但是对于见解和运用,却是在他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