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七章 局势分析和作战计划(上)

    张伟在团部听着史大凡和成才的汇报,摸清楚了代县的情况,周边的路野也是他的目标之一,但是同时发起进攻可以,没什么问题,可是这么大的防区,仅仅是凭借独立团,是没有能力控制住而且防守好的。

    这时候的张伟就开始有些烦恼了,要知道,百团大战之后,就鬼子会不会在中国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参谋总长杉山元找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商量如何回答天皇。商量的最终结果是:必须继续对中国实行全面的军事压迫,特别是华北治安问题严重,要集中陆军和航空兵在该地区作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鬼子的东京大本营每年颁布“对华作战指导计划”时,都规定该年度为“解决中国事变”的最后期限,可直到一九四一年,庞大的日军仍陷于中国战场上。

    因此,这一次,陆军省次长阿南惟几在会上明确表示,他本人“对积极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更加忧虑”,加上归国的筱冢义男对八路军的高度评价,以至于西尾都有一些怀疑他给大本营发回去的书面回应指导内容,是不是应该再次改一下。

    西尾寿造的核心观点是:想要结束在中国的战事,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作战。

    急于“取得显著成果”的情绪,已经演变为侵华日军普遍的焦躁。焦躁源于这样的矛盾:不能不作战,不作战就等于原地消耗,既不能得到日见短缺的给养,也无法掠夺国内紧缺的资源,更无法谈及“给敌人以更大的压力”从而结束战争。但是,又不能大规模作战,且不说大本营要缩减在华兵力,仅就现有兵力来讲,如果大规模作战就无法巩固占领区,且数次作战证明,中国军队一打就跑,是无法捕捉到他们的主力加以歼灭的。

    西尾寿造决定,鬼子今后的作战方式应为“短距离截断作战”。即为节省兵力和减少消耗,不与中国军队远距离大纵深作战,而是取短促突击的方式。

    而华北方面军的负责任岗村宁次,对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想法,要比西尾的指导要纯粹的多,直接自己拔掉了钉在根据地里面的三颗钉子,接着全面退出抗日规矩地的范围,龟缩县城,以正太路为辐射地区,只防守距离正太路近的县城。

    像安化,万化,罗昌,都属于被放弃的地方,所以129师才能够这么容易的攻坚并且站稳脚跟。

    上高会战刚取得的胜利的KMT已经有一些飘了,张伟也听到了不少的风声,八路军和晋绥军的摩擦也越来越多,好在他们隔壁防区的是358团,楚云飞倒是没什么动静,估计也没什么心思惹张伟。

    毕竟张伟这个人吧...有仇不喜欢隔夜...楚云飞这种聪明自知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起这么个敌人。

    41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这一点八路军刚刚结束百团大战,皖南事变的结束给了合作带来的重大的决裂风险。

    张伟一琢磨,这脑袋都要大了起来,这粮食的问题刚要解决,这代县和路野,是拿还是不拿,张伟也是没什么把握。

    一个人想不明白,那他娘的就不想了,大家伙一起来想,想好了,咱就去烦旅长。

    然后张伟就把营级干部包括一些军事骨干都叫到了团部。

    三个营长,政委,还有史大凡,成才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