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五章 打场还需技术

    今年的收成亩产是三四百斤,让大家没有想到是,教授每天上大粪的那五亩地的产量,每亩高达五六百斤。

    张光明得到了启发,他在喇叭上,把这一好消息,马上在广播上告诉群众们。

    村民们无不为之惊呼,才明白了上大粪,对于粮食增产是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大粪对于庄稼的营养来说是首位,其次是鸡粪,猪粪,羊粪,牲口粪。

    其他的粪只一季就没有多大的作用了,村民从实践中发现鸡粪差不多能撑两季。

    张支书让各小队的群众们,把麦秸用铡切碎多撒一些粪,甭管是大粪(人粪尿),牲口粪,还是家禽粪都行,只要和麦秸一搅拌一闷一发酵,那就是好肥料。

    今年的麦子,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温饱问题,但比之前的产量也算提高了不少,所以牧野花村人,都对这个多谋善断的新支书的领导能力,给于了充分的肯定。

    这点种的人呢?

    两人一组,一人拿着锄头扑地往麦茬地垄里锄一下,锄个坑,有的种玉米;有的种花生;有的种麦茬棉花;大家忙的不得了。

    张支书让驻队干部们和知青们,每人拿着两三粒种子,立即准确无误地扔进用锄头挖的小坑里,两人配合必须默契,一人挖坑,一人放种子才行,要不然就会乱套。

    点钟完咯,他又和他们一起挑水浇一下,等两三天种子出芽了,就稍微耐旱一点。

    今年夏天下雨比较勤,就不需要再挑水浇了。

    秦春天问张支书:这收了小麦点种完玉米后,就开垦荒地种庄稼吗?

    张支书回答:对呀。那咱们就和村民们一起去开荒种田,然后撒粪,赶着牲口犁地,这犁地的活儿可是考验“大把”的时候。

    因为要不是个行家,就会犁的有生地,也就是没有把土地翻个跟头。

    而大把若是个犁地的能手呢?

    那一梨接着,一梨翻过去的土地就像排列着黑海的朵朵浪花一样蔚为壮观。

    “大把”把一块土地深耕后就该细耙了。

    这耙地就是平整土地更是个细发活儿。

    需要“大把”赶着牲口拉着带有铁齿的大铁耙子,进行斜着耙,转圈耙。

    这么,张光明这位“大把”在土地上耙地,就留下了一个个的“x”形状来。

    然后,他转圈耙地,又留下了“o”形状来的一个个圆圈圈。

    他直到耙得松松软软平平坦坦的,紧接着再经过社员们用铁锹进一步平整,最后就可以耩种了。

    他这位“大把”用牲口拉着张长生发明创新的耩地镂进行播种。

    他还让各个小队会种一些,大豆、花生和麦茶棉花等秋作物。

    培育新品种的基地里,张支书和驻队干部们一起,先给一块地撒粪。

    他们拿着铁锹哗啦哗啦撒上粪,再经过犁地,耙地,就该耩种了。

    各队里也如此忙活着。

    张支书要求各小队,必须挑选出各种农作物的籽大粒饱满的种子进行耩种。

    忙种完了虽然大家一身屎骚气巴哄的,但村民们心里甜滋滋的。

    他们的汗水顺着上衣流到裤子上,每个人全身像从水里泡澡出来一样,每个人的脸上就像唱戏的大花脸一样。

    你看我我瞧瞧你,通常会互相取笑一通,大家哈哈大笑忙中取乐。

    往常年村民们的生活可艰苦了。

    今年可比往年强多了。

    张光明平时为了给村民们打气鼓劲儿,他号召群众们:“我们要想改变贫困的现状,咱就得挂劲儿干!不是有句话老话说得好,人勤地不懒嘛!

    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苦干实干,终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听,张支书今儿个又以饱满的热情在大喇叭上喊口号:“牧野花村咱敢拼,大干几年旧变新,有吃有穿新房蹲,休要懒惰需勤奋!”

    也正是新支书的这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时时鼓励着村民们艰苦卓绝地去顽强拼搏。

    这天支书在喇叭上吆喝着督促村民们加紧点种:“喂,要趁墒抓紧点种了哦!要是哪块是沙地有些旱呢?就要挑水先挖坑再浇水,然后再放粒大又饱满的种子,最后用融和土盖上就行了。

    忙完收麦点种,就又该忙着掰棉花叉子了。

    张支书又在大喇叭上喊道:“我说村民们呐,自力更生,种粮种棉。勤耕细织,有吃有穿。对于庄稼地的管理,可不敢慵懒呀!

    就拿棉花来说吧,要是不及时把多余的叶和枝杈掰掉,它就会疯长,那棉花就会大大的减产呀!”

    他又一次教驻队干部和知青们管理棉花的技术。

    然后他又到各小队里,亲自现场传授给社员们管理棉花的技术。

    ……

    这几天以来,张光彩队长每天忙着去地里观察玉米种子的发芽情况。

    他正担心会出不齐嘞,张光明告诉他,你看吧,用不了两天就会下雨的。

    张光彩看看天空中有太阳晴冈冈的,他说:“怎么可能呢?”他看着张光明有点半信半疑。

    张光明很自信地说:“你不信哪?那你就等着看吧。”

    过了两天天空还真就下起小雨。

    驻队干部们和知青们,以及牧野花村的群众们。

    纷纷前来虚心地向张光明求教看天相的本领。

    有一天张光明接到来自公社主任孙庆喜的电话,说是让他推荐那位马晓梅去上大学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