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7章 不平等条约

    五日后,守门官丁来报,江东使者来访,刘琦先是一惊,接着大喜,让石韬出去迎接,众文武在黄祖太守府等候消息。

    片刻功夫,石韬前来禀告,说江东使者鲁肃鲁子敬逢吴候孙权之命,过江拜访大都督与荆州牧。

    刘琪一惊,这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实人鲁肃鲁子敬,当即仔细瞧起来。只见鲁肃身高约合现今1.8米,比刘琦现在约高,目不侧视,不快不慢的来到堂前。好像他不是来求和,而是来拜访一位阔别多日的老友。

    刘琦知道鲁肃可不像他外表那样忠厚,历史上多次出使荆州与许昌,多不辱使命,故也不刁难他,非常和气的说道:“鲁肃鲁子敬,临淮东城人。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如此看来,天怜惜琦,让琦今日得见先生。”

    鲁肃想不到刘琦情报实力如此强大,他这样的文臣都被摸得一清二楚,大惊,片刻恢复平静后,说道:“大都督真是博闻强记,鲁肃如此粗陋之辈,就让大都督如此挂心了。”

    刘琦笑道:“先生过谦了,汝鲁子敬在一干东吴将帅中排在前五位,先生只是后发制人罢了。”

    鲁肃笑了,笑得那样真诚,让人怀疑对面坐的是不是一个教书先生,片刻回答道:“鲁肃再次谢过大都督的褒扬了,肃远在东吴就听人说公子乃谦谦君子,初时不信,今日得见,肃才众人所言不谬亦。”

    我笑道:“先生过江,不是宣扬琦之仁厚吧?若是如此,琦非常欢迎。若不是,请恕琦无礼亦?“

    鲁肃居然脸不红心不跳,说道:“肃是过来为公子谋划亦,众人皆言公子善于采纳不同意见,如此恐大失人望亦?”

    刘琦笑道:“世人都说子敬为忠厚长者,今日看此言虚亦,子敬有何言语,但请教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鲁肃喃喃说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良言亦,世人多因言而获罪,想不到在大都督这里如此就轻易放下,鲁肃为大都督刚才之言叫绝。”

    鲁肃接着说道:“肃是担心大都督不知见好即收的道理。想大都督年不及双十,依靠数万郡国兵,杀散数万孙吴虎狼之师,一时之间声名远播宇内。而大都督不自知,竟然准备强攻庐江,如此不是不知见好即收是什么?”

    刘琦笑道:“如今琦可没有见到好亦,到时琦攻下建业,占据扬州,那便是琦所认为的好啊。”

    鲁肃笑道:“大都督也太轻看孙吴了,想孙吴所占据的扬州,人民还算殷实,百姓还算富足。虽然先主公孙策去世,但东吴毕竟还有十万大军,内有张昭张子布辅佐,外有大都督周郎周公瑾统帅,文如鲁肃者多如牛毛,武如太史子义的如过江之鲫,再加上我主积父兄之威名,将士用命,如此公子若要攻下扬州,如此必然两败俱伤。”

    刘琦沉思片刻,说道:“子敬诚欺我,刘琦虽然不才,但谈笑间剪灭程普五万人马,子敬所说的不是问题重点。”

    鲁肃面上一怔,说道:“诚然如此,问题重点还是在荆州,若大都督一意剪灭扬州,不是做不到,但须知为谁做嫁衣裳。天下皆知,大都督为先夫人王氏所生,不容于后母蔡氏。先有魏延魏将军因救大都督而被责罚,近有公子率部大胜,但荆州派出的大都督死对头蔡瑁前来接替大都督,统领伐吴大计。如此大都督必然为蔡瑁做嫁衣裳。胜,功劳为蔡瑁所有,败,正好抵消公子大胜程普将军的威名。如此,大都督危矣。”

    刘琦与庞统等人对视一眼,答道:“真是人不可貌相,想不到忠厚的子敬是如此奸诈之徒。想蔡氏为琦后母,蔡瑁为琦母舅,怎么会不和亦?此外,若孙吴没有诚意,琦就是愿意和平也没有机会啊?“

    鲁肃当即答道,他就是和平使者,希望两家能抛弃恩怨,各自罢兵。但我明显不敢,首先是你东吴攻打我,杀我百姓,攻我城池,而今被我打败了,怎么能够一句话解决呢?

    鲁肃不解,急问有何办法可以化解两家恩怨。刘琦沉思片刻,公开要求惩处战犯程普韩当等人,公开赔款,如此我方可获得面子,也有理由拒绝蔡瑁援军。否则,只有不得不兵伐东吴,再与东吴绝一死战。

    在来前,鲁肃已经获得孙权与周瑜充分授权,一听和平有望,只是要付点钱财而已,鲁肃当即大喜,与帐前的庞统等人讨论起赔偿问题。

    鲁肃认为,程普、韩当等人冒犯大都督虎威,已经被大都督惩罚了,希望刘琦不要与程普之流一般见识,饶恕程普韩当的罪过。

    看来东吴将前期挑起战端的责任全部往程普韩当头上推,好象与吴候孙策孙权没有关系似的,当然这种说法也立即遭到庞统他们反驳。若仅仅是程普韩当诸人的责任,怎能调动五万大军呢?

    当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只是托辞,目的是修好与荆州关系,现在东吴内忧外患,已经禁不起战争的折磨了。

    刘琦也知道现在不是攻伐东吴的最好时机,后面有蔡氏兄妹制肘,且荆州水军仅仅两万多人,若全力东征,一次亦难成功。

    全力攻取东吴,战争必然陷入胶着状态,这是刘琦不愿意看到的。想历史上东吴精兵强将甚多,再有周郎驻扎庐江,保证胜利就可,怎敢奢望短期内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