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2章 蛛丝马迹

    傍晚时分,络腮胡老七一伙人走进了一个事先约定的雅间,这是位于寿张城南的一家不起眼的客栈。

    雅间里已经坐了一人,他们一行人进去的时候,那人还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并无起身相迎的意思。房间里一灯如豆,昏暗晦涩,他背对着灯光,阴影里相貌若隐若现。

    他端起面前的茶杯,用眼睛往几人身上一扫,淡淡说道:“坐吧!”

    老七四人以四哥为首,均恭恭敬敬地向那人行了一礼,齐声喊道:“大哥!”

    沈锐这边,楚天舒将寿张县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地汇报了一下,到也不全是无用的信息,其中有一条引起了沈锐的注意。

    楚天舒在接到沈锐的命令之后,马上派人在县城周边展开了调查,可惜他自继任以来,并未接到过锦衣卫的指令,经验欠缺。调查要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需要有几个可靠的手下,还好他这方面有所准备,他靠着雄厚的财力,手下倒也养了三四个忠心的伙计。

    一开始遍地开花,自然是没有什么收获。

    也是后来沈锐认识到,不能以现代人的思维来衡量古代人的破案能力,一些显而易见的破绽,这个时代的一般人未必能看破,即便能看破,这些人也是大部分从业于官府,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主观上给自动过滤了。

    后世侦探方面的理论知识极多,沈锐也有所涉猎,根据得到的信息,他做了以下推测。

    抢劫银两的很有可能是当地人,就算是外面流窜过来的马贼,没有本地匪徒的帮助,在目前这种社会秩序还算稳定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功成身退的。

    五六万两白银不是小数目,劫匪不可能短时间内迅速将之运走,最有可能是藏匿在不远的地方。

    凌风镖局自总镖头纪长庚之下,将近二十人全部战死,说明劫匪人数较多,很可能是镖师人数的三到四倍。

    生死之博之下,事发现场空间有限,匪徒不大可能全身而退,肯定有所伤亡。

    这些推测测,沈锐随后以书信的形式告知了楚天舒,楚天舒也不是蠢人,沈锐这番点拨,直让他感觉云开月明,很快调整了追查方向。

    根据他的调查,豪雨过后,除了官道堪堪能行马车之外,周边的道路泥泞,并不利于马车同行,就算能通行,留下的痕迹也十分明显。

    现场劫匪将马车丢弃在客栈,由此可见,如光凭人力,近六千斤银子,一人背八十斤左右,劫匪最少也得有七八十人,这样一分析,到也与沈锐的推测测十分吻合。

    事发到天亮不超过三个时辰,天亮后目标明显,匪徒不大可能冒险而行,若按一个时辰走二十里算,镖银藏匿地到案发现场,方圆不会超过六十里。

    大致范围虽然圈定了,不过这方圆六十里少说也有百十个村庄,山东民风彪悍,有些村庄亦匪亦民,他们平时中规中矩,有田有产,瑶赋税收一样不少,只是偶尔干一票大的,对事主俱不留活口,事后极难查寻。

    不过这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不可能一个一个村庄的排查,就算官府,也不敢如此兴师动众的搜索。

    因此,光凭这些,似乎依然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楚天舒觉得,要想有所突破,还得从银两上下功夫,他把自己放到匪首的位置去考虑,作为匪首,得手后,先将银两隐匿起来最为保险,等到风声过了再论功行赏。

    但若站在匪众的角度,这也不是绝对的。按沈锐的推测,匪徒们有伤亡,作为匪首,安慰抚恤一下是应该的,拿什么安慰抚恤,当然是银子了。

    假设某个村庄是匪窝,一般是本村的里长或是德高望重之人,他们与一般明面上的土匪是有区别的。

    明面上的土匪,专一打劫,不事生产,组织结构明显,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不等,内部有规矩约束,等级森严。

    村匪来说,一般是松散的结构,平时务农,妻儿老小齐全,只是日子不好过时,由领头的组织青壮干他一票,完事后分赃,之后该种田种田,隐蔽性极强。

    不过这种松散的结构也是有隐患的,虽然外面的人不知道他们也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但本村里大部分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一个不慎,有人心怀怨念去官府告发,有全村覆灭的危险。

    所以,能在这样的村庄当上领导人,除了智商跟武功,人缘、威望、手段和公正缺一不可。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伤亡的家庭可能优先发放部分赃银,以示公正,毕竟人家丢了命,不表示一下说不过去。

    不过就算以抚恤金的方式下发银两,匪首也会严令村民们不要大手大脚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