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二章 初入大隋朝

    一路无声,马车速度固然不慢,但毕竟后面跟着顶轿子,就算是那四个轿夫个个身强体壮,且大少奶奶再加上个小囝囝也不过就是百来斤,但终究也还是做不到奔走如飞,这种速度,一个小时至多能够走上七八里左右,也就了不得了。

    夕阳渐渐落下山去瞧不见了,唯有大片的晚霞,撒满了整个天空,火烧云似地显得极为壮丽。

    不过幸亏从码头赶往县城繁华之地并不算远,没有半点阻拦地进入城门之后,又穿过大街小巷,前后走了约莫有三刻钟的功夫,也就是老家那儿的四十五分钟左右,一行车马,终于是缓缓停在了余杭县城繁华之地双桥街街道的某处所在。

    现在大致是戌初一刻前后,也就是晚上七点多,日头虽已下山,天色却还勉强瞧得分明,人流往来,正是傍晚大街上热闹的时候。

    杨羽下得车来,眼前,红漆木门高约四米,阔达两丈,纯铜门钉,狮头门环,皆是光鲜明亮,梁檐下面,鎏金的匾额写着大大的“杨府”二字,笔走龙蛇,虬劲老道,显然是出自于黄老的手笔,然而却不知究竟是仿的是哪位名家的墨宝,但光是这大门所在,便已然当得了“恢弘气派”这四个字!

    细微之处,尽显豪门气象!

    铜制的门钉门环这些装饰,其实本来并非寻常人家可以使用,可是现在大隋朝法纪渐渐废弛,越矩逾礼早已是家常便饭,稍有几顷田地有几许家产的富户财主之流,谁家没有搞上几样这类的玩意儿?

    门口一溜儿站着足有三十多个丫鬟仆役护院之类的男男女女,此刻见到杨羽和风凝各自下车下轿,都是一齐行礼,口里面恭恭敬敬喊着“小少爷!”“大少奶奶!”之类,周围瞧热闹的寻常百姓,怕是不下数百,简直把半条街道都给堵塞了起来。

    更在这个时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硝烟弥漫,被晚风吹而往西飘去,直湮没了足足两里有余的街道,黄老紧赶几步走到杨羽身边,手里提着个包裹,里面怕是足有数百个红色小纸包。

    杨羽自然理会得到黄老的意思,当下从其中拿起几个,率先向看热闹的众人当中的几个小孩子手中递去,乔迁之喜,主人家大方,自然会给这些围观的群众发上一点喜钱,以示慷慨,日后也好邻里和睦之意。

    这些个小纸包里面,个个都装着一钱的碎银子,大隋朝金银已为通用货币,但是除了一两以上的各种银锭之外,还有打成小圆饼形状的一钱、两钱,抑或是五钱一个的碎银子,只不过这种碎银子虽然同样带了个“碎”字,其实早已经不是后世老家所熟悉的用剪子剪下来了还需要称量才能确定重量的那种。

    一钱银子,重量只有五克,小小圆饼比后世老家的一元硬币都还稍小几分,也就相当于现今大隋朝通用铜钱两枚的重量,然而价值却是足足一百文,放在老家那儿,不算物价的差异,也差不多就已经是一张毛爷爷,而在这里,足以买上两斗也就是整整二十公斤的大米,亦或者五斤瘦猪肉,亦或者是五升也就是十斤最普通的米酒……

    杨羽带着笑意地随便发了十来个,便不再亲自动手,这些事情自然有下人代劳,风凝则是从诡刺提着的另外一个布袋里面,掏出来装着一个个二两重的小银锭的红色小纸包,依次亲自发给了府里的每一个下人,这几乎已经是雇佣来的那些丫鬟杂役之流整整三个月的工钱!

    内外,自然还是有些差别的。

    此刻,立身在“杨府”鎏金阔匾额之下,身处烟雾当中,听得鞭炮声声、周围大人小孩子接过小红包之后惊喜地一刻不停地大声叫嚷着地“恭喜!恭喜!”,看着府里数十个丫鬟仆役接过打赏的银子之后那满脸眉开眼笑的欣喜模样儿,杨羽不禁一阵的恍惚,终于意识到,现在,自己方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开始踏入了这个唤作大隋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