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三章 李允的失态

    “呵——李兄到是会揶揄我,其实小弟家中也有千余亩水田,门下佃户近百,若是今年收成当真不好,说不得还是免了他们的租子吧!”

    杨羽笑笑回应道。

    李允闻言一顿,诧异地回望了杨羽一眼,目光却也是分明缓和了许多,点头道:

    “今年春稻的收成,还不到往年一半,且,下一季秋稻亦是难免受到影响,等到寒冬腊月,问题凸显,东南郡县,少不得又是一场灾难,杨少若果真有此心,那也是杨府门下佃户之福。”

    “这有何难,不过是区区几百两银子的事情,免了便也就免了,有甚么关系?只是李兄家乡受灾,难不成斧头帮内,莫非都没甚么动静么?”

    杨羽分明是财大气粗的模样,好似无所谓般随口说道。

    现如今既没有化肥农药,又没有杂交水稻,纵然是最为丰产的品种,种在最为肥沃的土地上,再碰上了最为风调雨顺的年景,恐怕,一亩地的粮食产量也不过就是一石数斗,纵然种上两季,充其量也就能够年产三石,区区六百斤而已。

    换算成银子仅仅才有一两五钱,几乎只是相当于杨羽和军刀当日在楼外楼吃过的那一顿早饭罢了。

    而这个产量,分明还只是最为理想的最好的结果,寻常人家种着寻常的土地,能够亩产二三百斤,便已然知足;能够产得三四百斤,说不得已经要烧香礼佛,感谢苍天;若是还能再进一步——那应该做的,恐怕,已经不是其它,而是祈祷来年的时候这片肥沃的土地,还能安然地留在自己手中吧……

    “斧头帮?哈——哈哈!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又几时关心过家乡父老的生死?”

    听到杨羽所问,李允似乎是被刺中了心中的伤痛,忽地厉声大笑了起来,且声音愈来愈响,愈来愈悲愤,不多时,竟似乎是连说话都不由得颤抖了起来,寒着脸咬着牙道:

    “父亲,大哥,甚至连信誓旦旦地说过这辈子都绝不贪墨半个铜子的二叔,一个一个,全都变了!他们眼里只有金银,只有女人,只有争权夺利,当年走出大山时候,每个人都说着要为了家乡的父老谋求一片生存的天地——可是现在呢?”

    ……

    杨羽讶然地望着此刻分明饱含着失望和愤怒的李允,不禁对于斧头帮现如今的状况,愈发起了好奇。

    十多年前,一群没了生路的砍柴汉子走出大山,凭着一身蛮力和敢打敢杀的狠劲,生生在这大隋天下占据了九帮十八会当中的一个名额。

    当年带着那群人走出大山的领袖,早已成了传奇一般,神龙见首不见尾,而纵然是像李允父兄之类,随着那领袖逐渐成长起来的青涩汉子,现如今也都纷纷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首领级人物。

    九帮十八会当中,斧头帮年头最短,根基最浅,且,同时也是组织最为疏松的那一个,余杭分舵、鄱阳分舵、新遂分舵、宣吴分舵、会稽分舵……虽然每一个都是挂在斧头帮名下,但彼此之间,不说是老死不相往来,恐怕,也相差不了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纵然是在这余杭郡内势力并不算多么强悍的海沙帮,也都有胆子与他们正面硬撼,甚至强夺他们到嘴的肥肉——而不是选择退让或是其它。

    当今天下,除了那最神秘的领袖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知道斧头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能够真正掌控这一支足可骇人听闻的力量。

    足足发泄了好半响之后,似乎是心中的愤懑总算消减了许多、大口喘着气的李允方才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他苦涩一笑,摇着头道:

    “太长久的时间没有与人吐露心声,当真失态,让杨少,见笑了……”

    杨羽驱马赶到他身边,缓缓拍打着他的肩膀,语气凝重道:

    “李兄心怀世间凄苦的芸芸众生,方才有此真性情流露出来,又何来失态之说?”

    “呵——心怀众生?”

    李允自嘲一笑,苦涩道:

    “我不过是想着让曾经照顾过我和母亲的父老乡亲,能够少遭些天灾人祸,杨少——未免太也高看了我。”

    杨羽收回手,淡然含笑的目光看着他,分明语带神圣地“忽悠”道:

    “力及苍生,则兼济天下,倘或做不到,那么能够帮助得了一郡一县,甚或是一乡一里、一户人家,说不得便也是一场功德;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就算是仅仅只能够庇护得了半个人,又何尝不是对于天下芸芸众生——心怀大不忍呢?

    由己,再且及他;始小,尔后及大,这本就是人之常性,若是连自己的父老乡亲都不愿扶助,那——又谈何广济于天下?”

    ……

    (本书当中,关于重量、容积、金银等的换算,还有物价之类,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但风沉会尽量保证书中相关的体系设定,能够基本站得住脚,见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击收藏推荐评论,各种求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