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第四十七章 团聚

    我报到的新单位是一个大机关,发展空间很大,只要我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工作上不出大错,平平稳稳地干上几年,升到团职干部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运气再好一些,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安排到旅、团一级的单位担任领导或者主官,那么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可是自从离开直属d连到了新单位后,我突然感觉自己像是没有了用武之地,似乎处处都受到限制和掣肘,完全不像在连队的时候那样放松和自由。

    估计是从小受那些清流文人的熏陶,我的性格向来不够圆滑和讨喜,任何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绝不会有半分好脸色。

    家里的老人曾经不无感叹地说,像我这样的孩子本身是一块好材料,只可惜不善变通、过刚易折,今后怕是要吃不少亏。

    现在想来,老人的话的确有他的道理,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人都是社会的人,个人的轨迹就是社会这张绘卷上的一个圈。

    每个人对待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对为人处事原则的抉择和坚守,基本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圈的大小。

    只可惜世界上最白费功夫的事情就是跟年轻人谈经验,因为年轻人一般都是心高气傲的,对于老人的经验之谈根本听不进去,该吃的苦头一个都不少吃,该走的弯路一米都不会少走。

    也许是在作战部队待的时间长,说话办事基本上是一根筋,特别是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愿意有任何的转圜和变通,所以在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渐渐地受到了排挤和疏远。

    其实,我并不介意自己的遭遇,但世界上总归有这样一些人,即便你不去招惹他,他也会主动找上门来。这些人把所有的智慧和气力都用在了算计和博弈上,把日子过成了牌局,时刻都要跟着上家、防着下家、盯着对家。

    他们活得很精明,绞尽脑汁用尽每一分资源、占尽每一分便宜,却总还是担心自己的利益没有最大化,一不留神就会让别人占了大头。

    就好比一群大汗淋漓的人排队等着洗澡,有人总想成为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仅仅是提前享受了这分畅快还是不够的,最好的结果是在他在舒适地冲洗完毕之后的下一秒,就停水了。

    而我却越来越像个人畜无害的旁观者,情愿被无视、被边缘化,也不想在这个漆黑的漩涡中溅到哪怕一个墨点。我不敢说我的观念一定是正确的,但至少我想为自己而活。

    时间就在波澜不惊中一天一天地过去,我已经习惯了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若干年以后,等我熬够了一定的资历,就可以轮换到一个相对轻闲的岗位上,等待转业。

    每当想到这些,我真想放声大笑,明明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本应仗剑行侠、快意人生,不料却早早地有了这英雄没路般的怆然和凄凉。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

    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

    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每次我读到韩熙载的《感怀诗二章(奉使中原署馆壁)》时,都能够在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

    韩熙载出身贵族,身处在权力集团矛盾重重、竞相争斗的年代,他看透官场的严峻形势,为了逃避南唐后主李煜对自己的重用,醉情于声色,夜夜于家中宴饮,与宾客纵情嬉戏。

    李煜得知后,派画家顾闳中去韩府一探究竟,并由此绘制出了闻名天下的《韩熙载夜宴图》。

    我曾经专程到故宫博物院,欣赏那幅《韩熙载夜宴图》,虽然我并不知道如何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解读品评,但我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画中的人物形象和神态刻画得无比细腻,对宴饮场景的情节性描述生动传神,跃然于纸上。

    我的耳中仿佛听到了嘈切错杂的琵琶律令,看到了婀娜动人的六幺舞韵。

    虽然高朋满座、鼓瑟齐鸣、歌舞欢娱,但画中那个宽袍长袖、眉峰紧锁的老者,却始终郁郁寡欢、心事重重。

    又有谁能够体会,在这纸醉金迷的夜宴行乐之中,有着多么深重的落寞与惆怅。

    那一刻,我读懂了韩熙载,抚触到了他无比复杂却又无可奈何的内心世界。

    正所谓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人生原本不易,我们都在泥潭里,努力地仰望星空,既然无法挣脱,那便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令人激动的是,我和白晓的感情终于修成了正果,在一个月朗星稀、柔情似水的夜晚,她在电话那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

    我们终于结束了这段爱情的长跑,选择在这一年的“八一”建军节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典礼,相约白首、相伴余生。

    白晓的父亲已经从军区参谋长的位子上退下了,老爷子戎马半生,现在总算能够过上悠闲的生活,在我们举办婚礼那天,很多他的老部下都到场致贺。

    我所在单位的领导也闻讯赶到,发现新郎竟然是我之后,不禁大吃一惊,连声责怪我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而我只是低头一笑,不做任何回答。

    在此之前,我和白晓的关系一直没有对外公开,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我只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人生的目标,不想让人说我沾老婆家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