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章 文房四宝

    这是一方四足古琴砚,就是利用砚石独有的石品特征,如蕉叶白、火捺、石眼等,把石品设计在砚堂中间,石眼放在池头上供人欣赏,设计成古琴样式,整个砚台石质细腻,雕刻古朴,造型雅致大气,潘安妮极为喜欢。

    “六百八十块,你若真心想买,零头舍去。”老板说道。

    “就这么一块石头……也太贵了吧?安妮,你不是真要买吧?”李安可讶然问道。

    “一分价钱一分货,老板,我信得过你。帮我包起来,一会付钱。”潘安妮说道。

    她是识货的人,前世她也有一方名砚,不过是澄泥砚,是她的丈夫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但对于端砚致也了解一下,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像这种名砚,很少有人买,也不贵,但到了九十年代,价格陡然涨了起来,待到了二十一世界的时候,这种名砚的价格何止长了十倍!

    六百块,真心不贵。

    毛笔也是老板帮找的,宣笔,竹杆紫毫,也有玉石和象牙杆的,但她觉得用不着,一支50,买了10支。墨是潘安妮自己选的,一块松烟墨,只用了十块钱。最后一项当然是纸——不是书画纸,而是真正的宣纸。

    上好的宣纸,一直保持着竹帘过滤抄捞法进行捞纸,用火墙烘烤、人工揭贴的烘干发晒纸,检验时逐张逐张目测手检,其制作工艺和价格,都不是那种大批量生产的书画纸可以比拟的。

    宣纸也是是潘安妮亲自选的,安徽宣城产的——这方面两个世界似乎是一致的,是宣纸的原产地,潘安妮检查了一下,感觉到入手柔软坚韧,使劲小了居然都撕不开,确实是真货。

    因为写字和绘画用的都是不同规格的纸,再加上她也不是个喜欢麻烦的人,所以一气儿买了三十刀纸,花了三千多元。

    “知道的是低要写纸,不知道的还以为低要批发呢。”李安可觉得自家闺蜜一定是被刺激到了,估计这段时间吊嗓子赚的钱全扔在这文房四宝上了,“这么多的纸你怎么拿走啊?”

    她却不知道,再过十年,就是以十倍的价格恐怕也拿不下这些东西,如果兜里有钱,潘安妮还就真的准备囤积一批,这以后该省多少钱啊。

    “这个……老板,”

    潘安妮看了看那些纸也有些头大了,一刀宣纸是一百张,大约有六斤重,三十刀就近二百斤,“这个木头箱子你找人帮忙弄干净,把纸都装这里好吗?我叫辆的士来,麻烦你找伙计帮我抬到街口,其它的事情我自己搞定。”

    “行啊,小方,小李,你们俩过来一下。”

    潘安妮现在也算是个大客户,老板自然要服务周到了,而且那个木箱子也确实是结实,也不是店里的东西,也算是顺水人情了。

    “安妮,我可真服了你了。你买砚买笔都没什么,可一下子买这么多纸,是不是那件事情给你的刺激太深了?”李安可担心地看着潘安妮。

    “我有那么脆弱吗?”潘安妮白了她一眼,“你看着,如果我不把这钱挣回来,我从此不歌。”

    “哎,你这算是什么誓?”李安可喊道。

    接到潘安妮的电话,韩星过了十多分钟就过来了,幸好有他帮忙,否则潘安妮一个人将东西搬到楼上的话,被人看到可就真不好说了,毕竟那是近两百斤的份量。

    回到家后,潘安妮让韩星在楼下等着,她和李安可先冲了个澡,然后还是穿着那套衣服,戴着帽子,拿了吉他和音箱和李安可下楼——这家伙坚持要去给潘安妮站场,潘安妮无奈,只得让她跟着一起去。

    “韩星,今天不着急,不用开太快。”临上车的时候,潘安妮叮嘱了韩星一句,免得他以为赶时间开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