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落尘 第五十三章 争胜


    虽然学子们都不太清楚他辞官的原因是什么,但还是把他当作是仕途怀才不遇,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人士。不过林澈倒是觉得,此人上榜多半是名气大于实力,正是被众多士子给美化了,才让人觉得他似乎很厉害,混社会好些年了,突然有朝一日辞官不做,拿起剑就天下前十?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第十二位的,则是 “纵横一剑万事休,金甲卫戍鬼见愁——徐天生。”他在榜单上的位置,有点出乎林澈意料了,比之十一位的萧寒还要略逊一筹。虽然有为同是宋国的徐天生感到遗憾,不过已经这么靠前了,再想想自己这点功夫,也就没心情替别人难过遗憾了。

    场上的林玦和王成化依旧是在僵持,每每到玉壶将倾之时,林玦却又未能再更进一步,虽有几滴美酒,却也就是刚刚盖去杯底。

    “林世子,还要继续下去吗?”

    王成化面带笑意的说道。这人比林玦要长上两三岁,师从栖云寺,虽是俗家弟子,修为却不输同龄的入室弟子,甚至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从这次的对决来看,显然还是要厉害上一些。

    这时却也没有人上来判胜负,有些官员像个气急败坏的老头子,有些个却也只是哂笑一声,静待其变。

    “玦儿,下来吧!”

    林劲驰主动的让自己的儿子下场,他也是看出了二人还是有差距的,既然没有人想当这个裁判,还是让自己的儿子早些下来的好。

    “成化世子年少有为,刚刚的角力是犬子输了!”

    王成化倒是非常有礼貌的躬身行礼。

    “侥幸得胜,林世子不愧是名门之后!”

    这时候的王成化倒是没有倨傲,对待林劲驰的态度倒是和刚刚的冷嘲热讽、唇枪舌剑有很大的区别。

    满堂的文武和使臣,此时的神态倒是很让人玩味,宋朝这边的人显然是觉得有些挂不住,但是林玦的身手很多人还是了解的,韩昊与他差不多,胜算来看未必很大。使臣门此时面上都是大夸精彩,但更多的还是看戏一样,神态自若。

    “王世子,请赐教!”

    韩昊走到桌前,伸出手来摆了一个请赐教的姿势。王成化刚刚得胜,神态自若。而且,其实早前也知道了这宋国大概有哪些的年轻后辈,有什么样的水平,毕竟迎夏典礼的比试,各国的探子也早就探查明白,回禀给了各自的朝廷。

    所以,本来是筛选人才的迎夏盛典,反而成为了各国对宋国年轻一代实力的摸底机会。本来夏国刚刚求和于宋国,本意是想派一位皇子来的,毕竟魏国、梁国都是这样,而燕国没有皇子,才派了一个世子过来。夏国特意换成了武功在国内顶尖的年轻一辈,王成化世子,现在想来确实是有一些深意的。

    双方相对而立,行礼之后,也就拉开架势来了。韩昊左掌一托,蓝色的真气转瞬成型,玉壶平稳端起,看着已然是要倒酒入杯,可是这王成化似乎和上一局没有太大的区别,一只青绿色的手掌出现,直接拦下了这将要倒酒的动作,慢慢的将玉壶就要转回原来的位置。

    本以为这一番僵持和林玦的操作应该也差不多,所有人也都等着这韩兆远把自己的儿子叫下来,连王成化都这么觉得。

    “看来你比传闻中的要弱上一些啊!怎么?迎夏典礼受的伤还没有好吗?”

    显然,王成化开始进行言语上的讽刺和心理暗示了,这种激将法当事人韩昊没有动怒,倒是让他的老子有点受不住了,正想动怒发飙,却被察觉到的林劲驰给拦了下来,示意他皇上还在,这种场合不能这样狂放,毕竟还有那么多国家的使臣。

    嗡地一声,一种内劲涌入,只见那玉杯凌空而起,往玉壶那飞去。王成化似乎看出了这韩昊地心思,左右一抬,另一只手掌陡然出现,一把挡住了玉杯靠近地趋势。

    这玉杯在玉壶地下方,两个器具都在颤颤巍巍地抖动,这也是双方较劲地结果。

    只见玉壶呈斜四十五度地样子,这个角度没有酒流出,显然刚刚这个王成化是没有少喝啊。

    “还不放弃吗?”

    王成化继续言语挑衅地说道。

    “能赢为何要放弃!”

    韩昊嘴角微微上翘,这刚刚托举地蓝色真气陡然变成一只利爪,狠狠地抓住玉瓶,玉壶裂缝尽显。

    “你难道是想……”

    王成化突然觉得不妙,他撤手松开玉壶地控制,一掌奋力一推,直取玉杯而去。

    嘭地一声,玉壶碎裂,里面佳酿外溢如流水,而王成化地一掌用力过猛,韩昊被震退了几步。

    “你这小子怎么还打人!”

    韩兆远看着自己儿子吃了亏,立刻就跳了起来,厉声喊道。

    林劲驰又赶忙起身将他拦下,制住了他。只见那韩昊震退了几步之后,只感到胸口一阵的闷紧。

    而所有的人都看向了那个桌子上,破碎的玉壶碎片和装有大半杯酒的酒杯。

    这王成化也没有作声,礼部的官员这时出来打了个圆场:“碎碎平安、岁岁平安!世子与韩公子不相伯仲,不如就当是个平手吧!”

    “宋国、夏国人才辈出,小王敬两个青年才俊一杯!也愿各国能太平安乐,邦交永固!”

    楚国的项王爷举杯,这王成化虽然不太乐意,不过还是拿起刚刚那杯酒,所有人听到“各国邦交永固”这样的话,也都同敬。这“敬个酒”的事也就算是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