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别有所图

    眼看着六岁的观音婢,就要谈婚论嫁。

这个年龄是不是太早?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男女几岁定婚,是极为平常之事。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普通人的寿命,也只有四、五十岁。

哪一个人在世上走一遭,临走时不想看到自己儿孙满堂?

寿命有限,又想抱上孙子。

因此,儿女们早早成婚,便就成为一种风俗。

女孩子出嫁的常见年龄,多是十三到十六岁。

男孩子娶妻的常见年龄,多是十五到十八岁。

心急的家庭,儿女或许更早成婚。

------

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垂青史的人物,二十来岁就已叱诧风云。

这也难怪,因为二十多岁,在当时正是人生的盛年。

错过这个年龄,可能就注定要虚度一生。

考虑问题,要依据不同的历史环境。

用千年之后的眼光,看千年之前的事情,有可能看到的所有事情都不合情理。

因此,在当时儿女几岁订婚,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人们心理上早熟,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过早的成婚,就要过早地承担家庭和家族的责任,也要过早地思考家庭和家族的事情。

------

谈起观音婢的婚事,高秋娘也跟着想起家里其他孩子的婚事。

她对长孙晟道:“有几件事我想和夫君商量。你经常不在家,孩子们的事也该多关注一些。”

“大郎不在了,甄娘子带着三个孩子也着实不易。阿鸿年满十五,去年已订了亲事,这几年就要考虑成婚。”

“般若、那罗、迦叶也都许配了人家。论年龄,这几年她们三个都要成婚。”

“无忌今年十三,虽说不急着订亲,是不是也要打听一下,年哪家有年貌、才德相当的女子?”

长孙晟笑道:“般若、那罗、迦叶三个成婚,自由她们父母做主。我能赶上喝个喜酒就是了。”

“无忌订亲的事,你托人打听就是。我们这些男人,哪能鼓动唇舌,到处去问人家儿女长短?”

高秋娘想想也是,家长里短的,确实是女人最善长,抿嘴笑道:“我托人打听可以,但最后成与不成,还要你做决定。”

“还有一事,无忌年龄大了,住在内院诸多不便。我看就让他搬到花园秀水阁去住,在那读书、练武,也不至于打扰别人。”

长孙晟觉得夫人说得有理,就道:“你这几日,安排人将那里收拾一下。让阿鸿、阿湛、阿渐一块搬过去住。”

“孩子们一个个渐渐大了,成亲也就是几年的事。我想着,于阿鸿成婚之前,在大郎、二郎院子的西边,再建几处院子,以备孩子们成婚之用。”

------

按隋朝律法,父母亲在世时,儿子不能提出分家。

长房,甄氏孀居,两个儿子因父亲长孙无乃身死王事,受皇命荫恩。

二房,长孙无逸官居五品。

按说,长房、二房都可以另立府邸。

但如今,长孙晟身体康健,两房都不能提出分家,大家就只能在一起住着。

既然不分家,孩子们大了,就要添置房舍。

高秋娘听长孙晟说要新建房舍,就道:“添置房舍是必须的,但也不急于一时。”

------

接下来几日,高秋娘安排人把秀水阁收拾停当。

几个孩子各带一僮两婢,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

长孙湛、长孙渐更像是刚刚出笼的小鸟,感觉是进入了自由的天地。

秀水阁位于花园澄心湖东面,周围翠竹环抱,原来是招待外来客人的三进院子。

一进院正中是二门,连着后院,两边各三间厅。东边三间作为四人会客的地方。倒坐房住书僮、男、女管事和服侍的杂役。

二进院正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长孙无忌住正房,长孙鸿住东厢,长孙湛、长孙渐共住西厢,婢女们住后罩房。

------

孩子们从内院搬出来,高秋娘还是很不放心,毕竟都是些孩子,怕生出什么事来。

四个孩子和几个婢女都是十几岁年纪,正处于人事懵懂之时,不定哪个春心萌动,生出个小孩子出来,传出去实在是丢脸的事情,这事不得不防。

所以,在秀水阁之中,高秋娘对男女间的来往,要求也格外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