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三章 合心花园


丁娘子劝慰观音婢,“你看世民正在等着你呢。”

观音婢看了一眼李世民,又看了看厅中的母亲,才依依不舍地走下台阶,走李世民身边走去。

李世民见观音婢跟过来,才继续向前走。

丁娘子扶着观音婢跟在身后。

出了二门,进入外院,最后走出大门。

------

大门之外,两辆一模一样的黑厢犊车候在门外。

李世民将观音婢引到一辆车前。

丁娘子为观音婢披上罩衣。

两位仆从搬来一张矮几,蹲下身子扶好。

观音婢踏着矮几上了婚车。

丁娘子作为女师,也是陪嫁之人,跟着观音婢上了婚车。

李世民登上车辕,亲自驾车向前行有丈余,然后将引绳交给御手。

再下车,登上自己的迎亲婚车,在前面带路,驶出永兴里南门。

------

此时,天已全黑,月亮未出。

仆从打起灯笼,在前面引路。

车队绵延一里有余,缓缓而行,穿街过巷往通义里唐国公府而去。

车轮辘辘,人声喧嚷。

观音婢坐在车内,将窗帘掀开一条缝,向外观看。

外面很黑,看不到街上的景物,也不知走到了哪里。

她索性将手收回来,静静安坐。

心中又想起告别母亲的那一幕。

是不是从今天开始,离开母亲,就再也没有了她的呵护?

在此之前,观音婢只是想能和李世民天天在一起。

却不曾去想,出嫁对母亲来说是何感受?

她也不曾仔细去想,跟着李世民,以后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

前几日,观音婢刚过十二周岁的生日。

她还未曾明白婚姻意味着什么。

她不知道,就在今天,就在今天晚上,她将处在人生的叉道口。

走过今天,她就要循着一条新路一直走下去。

也许终生不会再改变。

李世民人事懵懂,观音婢天葵未至。

接下来的洞房花烛,对他两人来说,也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悬念。

------

观音婢坐在车中胡思乱想,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思绪。

估计行了半个时辰,外面喧嚷声大起,婚车缓缓停了下来。

观音婢寻思,应该是到了唐国公府。

车子停稳,车厢门打开,有人将矮几置于车后。

丁娘子扶着观音婢踏着矮几走下婚车。

李世民已车后站立等候,朝观音婢深深一揖,请她进入府门。

------

长孙将军府是嫁女。

唐国公府是娶妇。

两家人的心情不同。

长孙将军府是喜中带悲。

唐国公府则完全是欢天喜地。

相较于长孙将军府,唐国公府要热闹得多。

全府上下灯火通明,宾朋如云,到处是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

观音婢对婚礼的规矩一窍不通,只得在丁娘子的指引下迈动脚步。

对于唐国公府的热闹景象,她都视作不见,充耳不闻,根本无心关注这些。

在李世民引领下,来到两人新婚居住的院子。

接下来在傧相的主持下,举行共牢礼,喝了合卺酒。

一道道程序走下来,足足花费有半个时辰。

繁琐的仪式,弄得观音婢头昏脑胀,如木塑泥人般,听凭别人摆布。

仪式结束,观音婢脑中一片空白,竟记不起在这段时间之中都做了何事。

总算最后仪式完毕,将其送入洞房。

待众人散去,已是深夜。

------

丁娘子、奉书和执棋,以及李世民的侍婢覃兰、新竹最后离开。

奉书和覃兰,为李世民、观音婢脱去礼服,铺好床铺。

然后,望着两人微微而笑。

观音婢觉得浑身不自在,好像那笑里蕴着一种特别的意味。

丁娘子笑着叮嘱李世民,“我们走后,你二人也要早点歇息。你比三娘大些,要懂得心疼她。”

李世民好像明白丁娘子的意思,连连点头。

观音婢一头雾水,却不知丁娘子所说何意。

------

这一日之中,她搞不懂,弄不明白的事情太多。

观音婢索性不再去想,也不再去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

覃兰朝观音婢屈膝施了个礼,道:

“我和奉书就在门外侍候,三娘有事,可随时喊奴婢。”

另外几个奴婢也向李世民、观音婢施礼告退。

然后,丁娘子领着四个侍婢也离开新房,临走掩上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