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2章 花灯

    李如卿这会真的愣了一下。

    呵!

    昨日还一起赏月喝桂酒,今日就单刀赴美人了。

    男人啊!

    李如卿从袖中掏出碎银子打赏这个机灵的小兵,略有不忿的丢下一句“我不找他”便转身走了。

    小兵抬眼偷偷瞄了瞄,总觉得这位大人的脸色不太好看,一时之间担心自己是不是多言了。

    七夕节又称女儿节,北地有“拉巧”的风俗,街上各处装饰着各家姑娘们亲手制作的手工品,有玉兔、凤凰、鲤鱼跃龙门、还有繁复的各类花朵,美不胜收。

    “真是……见色忘义啊……”李如卿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欣赏着美景,愤愤不平的嘀咕道。

    大昭土地辽阔,各地风俗都有不同,但是放花灯却是举国各地七夕节共同的习俗。

    李如卿在街上闲逛了一天,随手买了一个牡丹造型的花灯拎着四处转悠。

    她不想去郡守府虚与委蛇,也不想去义军营自讨没趣,索性找了个干净雅致的酒楼坐下,打算来个对酒赏月。

    傍晚霞光四散,街上的花灯都已亮起,这其中最为亮眼的,尤以郡守府拨得头筹。

    从郡守府大门往外,沿主干道大街到各路口,或摆设、或悬挂了无数形态各异的玻璃花灯,灯光与霞光交相辉映,一路望过去,好似漫天星河。

    此刻各家各户都已差不多吃完了晚饭,结伴出来赏灯,因此酒楼里只四散坐着三两个客人,显得格外空旷。

    李如卿独坐二楼一处,支着头看向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一次离家几千里,看着来来往往的热闹人群,孤身一人的李如卿不可避免的有些低落。

    不知千里之外的父兄,现在在做什么?是否也在挂念孤身在外的自己?

    这家酒楼的掌柜是个略有些圆润的中年人,总是面带笑意,瞧着十分和善。

    他看着垂头丧气的李如卿,端了一小盘甜点上来,满脸笑意的问道:“小公子一人吗?想吃些什么?今日酒楼赠送甜点,小公子尝尝?”

    李如卿其实并不饿,也没什么胃口,但见掌柜的笑呵呵的,也不好意思阴沉着脸,便扯着嘴角微微笑了下,轻声说道:“上两个招牌菜就行。”

    掌柜的乐呵呵一笑:“行嘞,马上给您上来!小公子啊,别愁眉苦脸的,您一看就是芝兰玉树的贵人,有什么烦心事都扔一边儿,今天就看看花灯、吃吃美食,天大的烦心事,明儿再想!”

    “芝兰玉树”的李如卿,看着满脸和善笑意的掌柜的,低落的情绪淡了一些,轻声“嗯”了下,也抿着唇笑了起来。

    不多时,小二便手脚麻利的端了两道菜上来。

    李如卿举筷尝了尝,却是一愣。

    齐州四季分明,食物口味丰富,北方人多食辛辣,而望京偏南,食味以清淡为主。小二端上来的两道菜,瞧着色泽鲜亮,但口味清淡鲜嫩,竟是望京那边口味的食物。

    未料到这北方边境小城里,还开着一家南边口味的酒楼。

    李如卿夹起一个精致的虾饺放入口中,生平第一次尝出了“乡愁”的味道。

    她一时没忍住,突然就冒出了回家的念头。

    赵家江山关我们李家什么事?大金和大昭打来打去,两国百姓都是民不聊生,到底是谁受益?不如劝说父兄辞官归隐,关起门来安安稳稳过自己的日子!何必这样在刀尖上生活,前胸后背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

    然而这念头在她脑海中转了一圈,便立刻被理智熄灭了。

    父兄孜孜以求的,历代李家军用血肉托举的,不就是外面街上这一片繁华的灯火么?

    这样想着,李如卿的脸色又温和了起来。

    她慢悠悠的吃完所有的食物,然后才饶有兴致的提起牡丹花灯,起身融入街上温暖的人流之中。

    倚在柜台上算账的掌柜,瞧着李如卿的背影,宽慰的笑着打了个手势,身后隐匿的暗卫瞬间掠出,不远不近的缀在李如卿身后,暗中保护着她。

    街道两旁支满了各色小摊,在花灯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吸引的来往之人走走停停,一顿家乡美食宽慰了李如卿的思乡之心,她也随着人流逛了起来。

    只是渐渐地路上人多起来,不一会儿便尽是人挤人。

    “哇!”

    “好漂亮!”

    人群中突然想起一阵阵喝彩之声,看热闹的人们争先恐后的往前挤,李如卿被夹在其中,艰难的护住牡丹花灯,忍不住喝道:“别挤了别挤了!”

    人声鼎沸,她的呼声微乎其微,转瞬便没入人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