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一十八回 前尘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赫连城即便被断了军粮仍然没有回京的意思。先帝怒极,只能又调集了一支军队,命当时还是齐王的弘文帝与毕国公一同前往北疆拿下赫连城,让毕国公接下主帅之位与大夏对阵。

    可弘文帝在临行前却突然得了重病,于是当时还是太子的静王则请缨与毕国公一同前往。

    先帝尚武,听太子要去北疆并未阻拦,反而觉得这是锻炼太子的好机会。

    可他没想到静王未到北疆就遭到了大夏一支一直埋伏在大燕境内的部队的伏击,静王中箭身死,毕国公帅兵将这支大夏的部队绞杀殆尽,只留下几个活口严刑逼供,这几个人这才供出乃是收到了赫连家的消息才知道大燕太子的行迹。

    都信王居然叛国!毕国公请旨要十万精兵将赫连部诛杀,先帝得知先太子身死,悲怒交加,便允了毕国公的请求。

    可赫连城并没有叛国,他一直没有出兵是在等待天时地利之机想要一击将大夏击败,而他没有向先帝解释的原因则是因为知道队伍里出现了奸细,怕泄露了自己的意图到时无法一击制胜。

    等了多日后赫连城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但与此同时也接到第十道圣旨,圣旨上指责赫连城乃是卖国之贼,若他再不交出帅印反京伏法,先帝便会灭其九族,他虽身在北疆,但一干家人却在都京,若赫连城再不回京,先帝便要血洗赫连一族。

    一面是家人的生死安危,一面是灭掉踏进大燕山河的敌人,回到都京,不知有多少大燕的将士会死于大夏士兵之手,而违背皇令,那他的妻儿老小又该如何!

    赫连诚气得血气上涌,一口鲜血喷到了圣旨上,就在这时,赫连玄轩率了一支部队偷袭了毕国公的先头军,扬言说他已经投靠了大夏被封为大夏的圣令将军,太子的行程是他泄露的,他文武双全可却一直不受父亲和陛下的重用,这便是他“弃暗投明”的理由。

    他这样一说便洗脱了赫连城通敌的罪名,没多久赫连玄轩又率领了一百多个身穿大夏兵服的部下与赫连城的部队“厮杀”,为了真正洗脱赫连诚的罪名,赫连玄轩逼着赫连城杀了自己。

    “叛徒”已经伏法,毕国公想要再以通敌卖国之罪将赫连城押回都京便受到了多方的阻拦,赫连城也没有再给他这个机会,连夜出兵与大夏一战,此一战大夏主力军被赫连城全部击灭,大夏受到重创多年都未能与大燕再争长短。

    赫连城虽打了胜仗,但因赫连玄轩通敌,先帝还是降了他的王爵,赫连城回到都京后没多久便病逝了,将爵位传给了赫连玄安。

    再说静王妃得知静王的死讯后终日以泪洗面,但她身怀有孕,为了平复自己的心情,静王妃便去了清风庵养胎待产。

    赫连玄轩通敌卖国的消息一出,赫连乐的母亲陶氏便带着赫连乐到清风庵给静王妃请罪,赫连乐记得那时正是深秋,他跟母亲跪在静王妃门前一日静王妃都未曾出门,后来便听见有人大喊“走水了!”静王妃大概受了惊吓便动了胎气。

    陶氏忙冲进屋子想要救静王妃,可静王妃正在分娩根本没办法逃出屋子,陶氏只能帮静王妃先产下孩子。

    之后的事情赫连乐有些记不清了,他只记得满眼的熊熊火焰几乎要将他包裹起来,那炙热的温度让他无法呼吸,是陶氏将他拉出了火海。

    可静王妃却没能逃出来,陶氏也因这场大火毁了容貌,可他们刚从火海里逃出就有人在后面追杀他们,他与母亲东躲西藏一路逃到了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