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哗变

    “这里还轮不到你们这些俄国佬来教训我们,这里是法国,是我们法国人的地盘,我奉劝你们这群俄国佬少管闲事,老实点,不然我可以随便用点什么办法对付你。”

    “得了,上尉,别跟这种人废话了。”一旁的俄军异口同声地对维列斯说。

    而这个法国马娘并不懂这群俄国佬在说什么,就自认为是在挑衅她,她凑到了维列斯的跟前,指着维列斯的鼻子气冲冲的吼道:

    “你这个该死的俄国佬最好别惹我,不然你绝对会倒霉的!”

    “我并没有惹你,我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

    军官被气到肺都要炸了,她使劲的推了一把维列斯,结果发现根本推不动,她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好啊!好啊!既然你非得要保护这群畜生,那我就成全你!”说着,军官拔出手枪向医疗兵小姐的脚底下开了枪。

    “全部给我站在边上!我说冲,你们就得冲!听见没有?!”

    随后军官用手将几个军马娘从队伍里拖了出来,并用手枪指着她们,然后把她们都给拉到了最前面,而军官察觉到了似乎那个医疗兵和眼前那个俄国佬有什么关系,就把她排到了前排。

    “砰!”

    军官朝天上开了一枪,然后吹响了哨子,最先头的马娘似乎已经崩溃了,她并没有跑起来,而是走了出去,下一刻,她被无数的子弹撕碎,头盖骨被直接掀飞,热腾腾的鲜血直接溅在了距离她最近的医疗兵小姐身上。

    医疗兵小姐用发抖的手抹了一下脸颊,发现那根本就不是血,而是脑浆,随后恶心的差点吐了出来。

    内心深处已经被恐惧占据了,她不由得后退了一步。

    “砰!”

    军官又一枪打在了医疗兵小姐的脚边,一脸恶趣味笑容地看着她那张绝望的脸,看着她握着枪颤抖的双手,看着她收缩的瞳孔,仿佛非常有趣一样。

    医疗兵小姐最后抱有一丝希望地望了维列斯一眼,接着军官又开了一枪。

    “冲上去!快!我才不管你是不是医疗兵,反正你们都只不过是一群牲畜而已,无论是人还是马娘,没有地位的你们,都只不过是消耗品罢了!”

    维列斯紧紧揣着的拳头流出了血,她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她快步走上前去,而军官已经把手枪顶在她的额头上了。

    此时,其他俄军士兵立刻举起自己手中的武器瞄准了这个让人憎恨的军官。

    “呵,挺忠诚的部下啊,但你们俄国佬无权插手我们内部的事情!”

    维列斯面无表情的看着她,用右手抓住了军官的手掌。

    “是你夺枪的速度快还是我开枪的速度快?我劝你别试图做任何无用功,现在松手的话我还能给你个台阶下。”

    可曾想这个俄国佬突然间发力翻过来扭脱臼了军官的手掌,缴械之后左手抓住军官的胳膊,把她往右肩上一抵,猛地弯腰将她的身体从自己的背上扳了过去,重重地摔在地上。

    接着维列斯继续抓着那只手,用装有蹄铁的靴子一脚踩在了她的肩膀上,扣住手指固定住,然后猛地一扭,只听见一阵清脆的咔嚓声——军官的右臂被直接扭断了。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维列斯松开了她已经被扭得畸形的胳膊,转而骑在了她的身上,抓住她的头发把她的头颅提起,面无表情地就是一拳,直接将鼻梁骨打断。

    接着又是第二拳、第三拳、第四拳……

    打了整整快一分钟之后,维列斯才停了下来,此时军官的脸也已经被打得血肉模糊了,但还并没有死透,依旧还能听见她有些许微弱的喘息声。

    维列斯起来,一脸嫌弃地掏出手帕把手擦干净后将这条手帕丢在了军官身上,正好掩盖住了她的脸。接着她快步走向医疗兵小姐,抓着衣服后颈将她提起,此时的医疗兵小姐腿已经软了,根本站不起来。

    维列斯无奈的叹了口气,跪下来抱着了医疗兵小姐,柔声对她说:

    “百吉……你现在安全了……”

    维列斯一边言语安慰的同时,她也在抚摸着她头了,套着手套的手指穿过柔顺的粉色头发。

    “长官,我们现在怎么办?”一旁的俄国马娘问,“您杀了这个军官虽然是大快人心……但那群老爷们可不会管这个……”

    维列斯并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在安抚了医疗兵小姐百吉的情绪后,她站了起来,遥望着东方许久后,她才回答:

    “我们,想办法回国。”

    “那……法国朋友们呢……?”

    “我们一起,我们绝不会抛弃任何人。”

    数十年以后,一位同样有着白色流星,眼神空洞的黑发马娘站在一栋公寓前,她的怀中抱着一本相当有年代感的笔记本,而这本笔记本上写着:

    “bageldonneaàvillies”(法语:百吉赠予维列斯)

    那么,这是否是她们后代的重逢呢。

    end

    ps:其实这根本算不算是同人吧……而且写的也并不好……权当整了个烂活了……

    历史上的尼维尔攻势后的法军哗变:

    5月3日的这一天里,第二殖民师的一个团首先发生哗变,喝醉酒的士兵拒绝长官们要求他们回到战壕的命令,很快哗变蔓延到整个师。

    法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镇压哗变,并且希望这些哗变士兵,因此军方派出了有威望的军官进行劝说,并一度使大多数哗变部队恢复了纪律。

    但这样的劝说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因此,这次哗变迅速的死灰复燃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到整个法军。

    法军士兵们高喊:

    “宁守战壕!不要进攻!”

    “我们不会笨到走向金身不坏的机枪下吃子弹!”

    一些部队中广泛传阅和平主义者写的小册子,对战争极度厌恶,一些部队中流传着军官们在使用十一抽杀律处决拒绝进攻的士兵,使得部队更加恐慌和厌恶军官。

    再加上士兵们的需求被完全无视,于是士兵们从拒绝向长官行礼及执行任务,变成大规模离开前线,对于军官,士兵们会将其驱逐,甚至是枪杀。

    离开前线后的,士兵们成群的回到后方的街市并作出“咩咩”的羊叫,以表示自己像被驱赶着上前线屠宰的羊羔

    第170团在后方进行了反对战争的游行,并高唱国际歌。

    第370团劫持了一辆开往巴黎的火车打算直接对政府进行斩首行动,但在半途被一支骑兵部队所截杀。

    另有一个团尝试前往巴黎请愿但也在半途被拦截部队劝回。

    更有一些部队受到巴黎公社以及十月革命的鼓舞,成立了苏维埃甚至成立公社政府以对抗军队高层。

    受到布尔什维克影响更深的则是前线的俄罗斯远征军,彼时编入法军,参加过凡尔登战役的第一特种旅以及第二特种旅动了全体叛乱,但法国政府则巧妙地联系仍然忠于沙皇的军官,将保皇派和哗变者分开,并派出大量的法军,联合保皇派的俄军部队,将叛乱者包围,并使用了火炮对他们进行炮击,物理镇压了他们。

    法军哗变的事态越来越严峻,法国政府不得不撤职尼维尔,而被人评价“爱兵如子”的贝当接替了这个吸血鬼的职务,担任法军司令。

    贝当

    贝当上任后立刻下令停止无意义的进攻,从而得到了军人的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而哗变的法军在制服上扣上花朵,表示他们已经做好防御阵地的准备,只要不让他们继续进行无意义的进攻。

    但因为法军的其他诉求并未得到满足,一度被平息的哗变死灰复燃,军官们甚至无法确定哪些部队是可靠的,而哪些不是。

    但总而言之就是,法军的作战能力已经完全崩溃,又或者说是不愿再发动任何进攻。

    时间到达6月,贝当认为已不能放任军队继续哗变,因此开始萝卜加大棒式的镇压行动。

    贝当在上任后的一个月内走访了90个师,听取了士兵的意见,针对士兵的诉求,贝当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如承诺给予士兵每四个月七天的固定假期,改善的前线休闲场所,以及大幅提高的补给水平,尤其保证了士兵喜爱的红酒的供应。

    对于哗变的领导者,贝当则采取了无情的镇压。

    贝当成立了军事法庭审判和逮捕叛乱领袖,很多时候哗变是自发进行的,因此很难找到真正的领导者。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则会随机抽取一部分哗变者处决--如同之前军队内的谣言一样--以震慑士兵。

    经过如此处置之后,大规模的哗变在6月底结束。至秋天,哗变已经完全平息。

    尽管如此,法军的战斗力--尤其是高层对法军的信任,要到1918年才恢复。

    在处理完这一切后,贝当指责当时的法军高层对士兵们草芥人命是哗变发生的主要理由。

    他认为当时的军队和参谋部沉迷于快速进攻取得战果,而对于被部队的伤亡置若罔闻,部队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补给和休息。

    其次就是,贝当同样批评了前线部队太容易得到反战宣传资料,甚至是宣扬马克思主义的资料的现象。

    法国政府对兵变的消息进行了刻意的隐瞒,以降低兵变的影响,及避免泄露相关情报给德国人。

    即使是一战以后,法国政府对于相关信息仍然进行封锁,直到1967年,兵变后50年才逐步开放相关信息。

    根据1967年以后的研究,至少50个法军师受到哗变的影响。

    直接参与哗变的士兵超过10万人。

    最后共有23000余人被捕,其中3427名军人因为叛乱被定罪,并判决了554人死刑(而贝当则承认处决了55人)。

    处决行动往往被公开进行,并要求被处决者所在的部队从死尸前列队经过,以震慑参与哗变的军人。

    然而,一些研究相信被处决者可能远远高于公开的数目。因为一些被处决者并非以叛乱的罪名被逮捕。

    而更多人甚至未经审判就被草草处决,之后被冠以“阵亡”的名义。至于剩下的被捕者,则大多被判处苦役或流放至北非殖民地。

    而俄罗斯远征军则是绝大部分和哗变法军一起被流放到了北非,有一些人趁机逃跑并且转折回到了当时已经处于革命边缘的帝俄。

    这些人中,较为有名的的便是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他作为俄罗斯远征军的一员参与了大哗变并在随后的镇压行动中幸存。

    在一战结束后,大部分被流放北非的俄军被重新武装,并强制并入了白俄军,而更多的人则是逃跑后参加了红军。

    当1921年红军基本上取得最终取得胜利后,大部分俄罗斯远征军选择留在了苏俄,其他的少部分人则因为不满红军又重新回到了法国,并在那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