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八章 识字

    在人们物品交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产物,叫做货币。在大唐,充当货币这个角色的是金银铜。

    随着各种工具的产生,人们家里开始有多余的物品或者食物,于是人们开始用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别人多余的东西,这种行为叫做交易。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交易行为都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在大唐,商人也被排在四民之末。然而,我们的学说不这样认为,很久以前的物物交换已经证明交易与生产一样,可以给我们打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物品的重新分配上,就好像你家里多油少盐,邻居家里多盐少油,那你用油去换邻居家里的盐,就可以省下你和邻居分别去买油盐的时间。

    我们最早使用的货币是贝壳,所以有许多和钱财有关的字都与“贝”字有关,比如财,贵,贫,购等等。

    ......

    李恽问过小娘最想学什么,小娘没有回答算学或者格物,反而想学习挣钱,说是要让爹娘过上好日子。于是,李恽只能给小娘讲一些他本身也一知半解的经济知识。在教给小娘怎么挣钱之前,很有必要让她正确地认识金钱,把它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目标。

    “那为什么金子银子和铜钱会成为货币呢?”小娘坐在李恽专门给她设计的课桌前,举手问道。

    “稀缺性,也就是说它们比较稀少,铜比银子多,所以铜就没有银子值钱。那金子最少,金子自然是最值钱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做什么往往是为了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当然,你无法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东西不是。这种稀缺性是一定存在的,比如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总会死去。假如我可以卖给别人时间,一个时辰一百两银子,你说会不会有人买?”

    现在给小娘讲更多的东西,她还不能理解,许多东西,都需要相应的学识和阅历来匹配。

    “行了,你还小,挣钱也不急于一时,总要先认字吧。”

    教小娘识字不能用拼音,这让李恽很头疼。大唐时关中话和后世普通话也就文字一样,读音相差很多。李恽也没有本事再开发一套关中读音版拼音,只能用直音法和切字法。直音法就是用一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注音,切字法使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有点像拼音。

    这两种注音方式都要求学习的人要认识一些汉字,李恽只能用苯法子,写一个汉字,教一个读音。李恽教了小半个时辰,已经有些不耐烦,把宇文静叫进书房,让她接替自己的工作。

    “今天先教这十来个就行了,贪多嚼不烂。”

    李恽给宇文静和小娘吩咐了一声,就出了小楼。六七月份,太阳毒的厉害,更不用说他还有一头又长又厚的头发。躺倒在屋檐下的躺椅上,把头发散在空中,再叫过来一个小丫鬟给他扇扇子。

    “你去搬个凳子,坐下扇,这么站着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