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9章 第 69 章


    叶娉轻笑出声,“祖母是不想家丑外扬,未必赞同你这样的行径。王六公子之事,你不愿承认也罢。不过还有一件事,想来如玉妹妹连你也瞒着。”

    温夫人目光微动,没有问。

    不用她问,叶娉也会说。

    “说起这事,我还应该感谢如玉妹妹。那日我与她在街上起了争执,谁能料到她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我下药。我中药之后被一男子尾随,我心知不好强撑着藏身在一家布料行中。我那丫头想去找车,不想被人敲晕。你们猜,最后怎么样了?”

    温如沁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双手紧紧揪着嫁衣。二嫂一定是没事的,否则也不会笑着说出这件事。

    温老夫人呼吸急促,“你…你是如何脱险的?”

    “祖母真是心善,不像有些人,怕是盼着我出事。”叶娉意有所指,看了一眼温夫人。“我自然是被人救了,救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郡王爷。我与郡王爷有了肌肤之亲,郡王爷是个有担当的男子,便向陛下求了赐婚的旨意。我是因祸得福,所以我说其实我还应该感谢如玉妹妹。若不是如玉妹妹的陷害,我哪里能嫁进公主府。”

    这番说辞不仅温老夫人信,温夫人和温如沁也信。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好端端的陛下会赐婚。

    温老夫人想骂人,她就说叶氏这样的出身,陛下哪怕是糊涂了也不可能赐婚,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的内情。

    那个孽障!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这样说也不对,毕竟叶氏虽然出身低,但品性上还是有些可取之处。

    “现在你满意了?”她厉声问温夫人。

    温夫人表情微变,眼底明显闪过一丝乱意。

    “这只是娉娘的一面之词,或许是你自己…”

    “大伯娘,这事又不是没有人证,不拘是郡王还是陛下都能为我作证。”

    这两个人,谁敢让他们作证。

    温老夫人怒极,越看温夫人越觉得碍眼。“你问也问了,娉娘也答了,你还不赶紧离开!”

    “母亲,娉娘明知我们不会找御哥儿和陛下对质。她中药是真,但是谁下的药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大伯娘是说我自己给自己下药,然后故意栽给郡王爷?”叶娉冷笑。“我再是脑子不好使,也不会人来人往的闹市对自己下药,何况我根本不知道郡王的行踪,如何栽给他?”

    温御是什么人,岂是那等容易让人知道行踪之人。

    温老夫人的性子注定认准一件事就会偏执到底,她现在看温夫人不顺眼,温夫人说什么她都不会信。

    “够了,你非要再闹出什么事来才甘心吗?玉姐儿一个疯名还不够,还要落一个下药害人的名声吗?”

    温夫人似受不住,目光直直看着叶娉。“娉娘,举头三尺有神明…”

    “大伯娘说的没错,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如玉妹妹为什么会发疯?那是因为她作恶太多遭了报应。”

    “好,我知道现如今无论我说什么都不会有人信。但是娉娘,往后的日子还长得很。日久见人心,你迟早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说完这话,温夫人低头告辞。

    她走之后,温老夫人越想越气,又不能当着温如沁的面说太过失分寸和体面的话。只能是把叶娉叫到外面,好生发了一通牢骚。

    “以前瞧着她是个好的,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人。”

    叶娉附和她,心下却是想着这老太太真是可怜又可嫌。当年长公主和温国公好好的一对,她愣是横插一脚把人家拆散。偏又识人不清,这些年被温夫人耍得团团转。

    温老夫人越说越激动,脸色也慢慢黯淡。

    “我是不是活得太久了?如果我少活几年,是不是就看不到这些糟心事?”

    “您可不能这么想,世人常说泉下有知,您若是到了地底下才知这些事情,岂不是死了都不得安宁。”

    “你这孩子,怎么说的话!”

    “我是在安慰祖母,活着永远比死了好。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活着还能想骂就骂,哪怕真相再是不堪,至少我们还有机会去改变。”

    温老夫人重重哼了一声,活着当然比死了好。

    “一个个的都不省心,活到越久操心越多。”

    “儿女都是债,有的儿女是来讨债的,有的儿女是来还债的,端看自己是什么运气。”

    温老夫人闻言,脸色又难看了。

    别人都说她命好,出身好嫁得好,还生了两个好儿子。长子当年有京中第一公子之称,才名远扬。小儿子爱习武,年纪轻轻就凭自己的本事升至六品武职。那时候世人都说她生的儿子一文一武,皆是国之栋梁,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哪成想,两个儿子在亲事都不省心。一个心悦公主,公主不嫁就一直等着。从十几岁等到三十几岁,她再是明理之人也难免生了怨恨。小儿子放着满京的大家闺秀不要,成天惦记一个低贱的丫头。

    别人都快抱曾孙子了,她连孙子都没抱上。她不敢埋怨公主,只求公主放过她的儿子。她拼着被儿子恨,费尽心思替儿子谋了一门亲事,原以为她看中的是最是称心如意,却不想临到老了还被打脸。

    小儿子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为了护着那个低贱的丫头,居然一声不吭地尚了主。以前她还能安慰自己至少有一个合心意的儿媳,现如今她不知道还能安慰自己什么。

    所以她生的两个儿子都是来讨债的!

    叶娉从她的脸色也能猜中她在想什么,心道如果站在这老太太的立场来看,也确实是够糟心的。

    老太太不想回国公府,又对故去的长公主颇为忌讳,也不肯住在公主府,硬生生磨到吃过晚饭才走。

    天都黑了,各院灯火已起。

    好不容易送走这尊大佛,叶娉是一动也不想动。听着净房传来的水声,她心里悸动,两腿却是软得厉害。

    三喜替她散了发髻又梳顺了头发,实在没忍住,小声道:“郡王妃,那个…奴婢想着是不是次数多一些,才能怀上小主子?”

    她先是一愣,然后哭笑不得。

    这丫头从哪里听来的浑话,怀孩子一次就中,不在于次数多,而在于时机。一夜三四次还不多,难道人人都是一夜七次郎?

    世家高门内闺房之事,都这么卷的吗?

    “那你以为,多少次合适?”

    三喜不疑有它,还当自己提了一个极好的建议。她伸出一只手,想想觉得不够,又伸出另一只手上的两根指头。

    七次。

    还真是……

    叶娉再也忍不住,趴在她身上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好,好三喜,日后你就照着这个标准来。谁家儿郎若是不能一夜七次,咱就不嫁。”

    三喜脸都红了,不是在说郡王和郡王妃的事吗?郡王妃为何扯到她身上?

    “郡王妃。”她羞得跺腿。

    叶娉笑够了,猛然间又看到身后的大床,双腿更是软得厉害。她咽了一下口水,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温御沐浴出来时,远远便看到床幔已经放下,帐钩处挂了一个牌子。

    牌子上书:今日休战。

    牌子下面,还有一张纸,最上面一行字为:论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下面列举着十几项注意事项,忌酒忌药等。其中一条用粗线勾出来:养精蓄锐,保质保量。

    他垂眸,眼底尽是笑意。

    这个小骗子,许是真的累了。

    罢了,今日暂且放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