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8章 :出兵

  王伯又回答了静姝的一些话,方才退下。

  向春在一旁嘀咕道,“王伯口中的大将军真是咱们的大将军吗?谁不说大将军严厉得很呢。”

  “阿春,不可胡言。”静姝提醒。

  静姝未料,王元昱十数日未回府,这些日来,她己熟习府内情况,府内事务,不必由她一个妾室来打理,自有王伯在张落,府内奴仆不多,不到大将军府的三分之一,因而事情也少,静姝没有出过府,她将王元昱从建康带回的东西一一整理,顺便查看了他的书房,除了画便是书,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静姝猜测,他的重要文书,应该都放在军营。

  府里其实很冷清,少了烟火味,静姝猜测,王元昱便是在武昌,怕也是常住军营,这里不过是他进城短暂的休息之处。

  军营在城外西郊二十里处,建立了许多堡垒,一眼望去,几乎看不见尽头,不仅是武昌城外守扎有王元昱的大军,江州各地,凡沿江一带,都有他派的军队驻扎,从他的父亲王羿当年仅带着不足二万队伍过江,经过近二十年的经营,几番转展,这支队伍早己翻了数倍,当年元帝称帝也是靠着王羿这支队伍的支持,王家立根于朝廷,也是靠着这支队伍。

  这支队伍原本驻扎在京口,主要防御胡人入侵,随着江左形势渐稳,胡人因有长江天险,不敢轻易妄动,南北两地进入长期对峙阶段,王羿便把这支队伍迁入到了江左内陆一带,把对胡人的防御改为对建康朝廷的控制,同时也对其他军事方阵包括流民帅形成了威胁,威慑,来维护巩固王家所立的司马朝廷。

  然而,如今的朝廷想要极力摆脱王家,王元昱的大营里,十数幕僚针对朝廷的举动,如何应付,讨论了数日,这些幕僚,或称为门客皆是当年王羿四下揽笼的才子文士。

  众人对朝廷过河折桥的举动甚为愤怒,特别是知道了,戴源,刘茂镇守在京口一带,沈言去了荆州,几乎是将江州夹在中间,欲束之手脚,威胁防备明显,大多幕僚建议王元昱出兵,给朝廷一颜色,不建议出兵的,也并非畏惧,而是担忧士族的态度,王元昱没有发言,静听众人的意见,争论,同时,未开口的还有钱风。

  当众人散去,华灯点上,王元昱负手于江岸,数十名精卫跟在他的身边,童生捡着小石孩子般的朝江上扔去打着水漂。他看着平静无波,无边无尽的江水,落下星辰点点,一轮弯月挂在江面上,久了,他的目光越发明亮,炯炯有神,身后传来营地士兵的说话声,谈笑声,还有整整齐齐巡逻的脚步声,身上铁甲的铿锵声,战马喷鼻的声音,他喜欢这样的声音,比起士人所追逐的那些雅乐,来得更真实,或许,他本就是俗人。

  “大将军。”

  钱风依旧一身戎装来到他的身边,与他并肩站在一起,二人虽是上下级关系,亦有兄弟之情。

  钱氏乃武士世家,钱风虽不是钱氏嫡子,却是他父亲最为看中的儿子,文武双全,少年有名,而他的母亲深受宠爱,传言他父亲有意将家族交到他的手里。

  “你来得正好。今日议会上,为何一言不发?”王元昱问来。

  钱风道,“属下知大将军早有发兵之举。”

  “哦?”王元昱道,“元尘赞同发兵?”

  “大将军深谋远虑,此刻不发兵,还待何时?”

  王元昱道,“便是发兵,也需要合适的理由。”

  钱风笑了笑,“清君侧,这个理由大将军以为何如?”

  王元昱着摸了这三个字,双眼一亮,“清君侧?这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元尘真乃有勇有谋矣。”

  钱风浅笑,“属下不敢领功,此乃江统所提。”

  “江统?”王元昱想起来了,“便是你所引荐的那位士子?”

  钱风抱拳,“不敢瞒大将军,江统乃我母亲的远侄,算是我的表兄,母亲家境贫穷,早年受表兄及其家人相助,才有母亲今日,因一场大火表兄父母遇害,表兄也落下残疾,母亲虽然有父亲疼爱,但终归是庶,表兄不想让母亲为难,不愿意入钱家,表兄从小饱读诗书,有些才能,又有报国之志,是以属下将他带入营中大将军麾下,做一位幕僚,大将军可观其言行,若觉得他不堪其位,大可......”

  “你的眼光,我从未怀疑过。”王元昱握住钱风的手,笑道,“这等小事你做主即可。”

  “谢大将军。”

  “你我兄弟,何必见外。”王元昱又笑道,“清君侧,当真是他所提?”

  钱风笑道,“正是。”

  “甚好,甚好,清君侧,清君侧,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