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5章 圆满

    其一,表奏朝廷,免除灾区客栈的赋税,以此向客栈老板们提出要求,让他们收留灾民。收留的人数记录在案,按照人数计算免税金额。抵扣时间不限。

    其二,向朝廷请示派兵驻守西凉,吴郡兵民和西凉守军全力出战,开山凿渠,南水北调。这是一件大工程,如果能够得到朝廷支持,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其三,拓宽吴郡运河,河道加宽,蓄水量变大,水流才不至于湍急,造成不必要的人身财产伤亡。

    一口气说完这些,宁皓和太子都跟傻了一样,瞪眼看着她,张着嘴却只字不发。

    顾知棠伸手在他们面前晃了半天,才将两人唤醒。

    宁皓眸子一闪:“你说完了?”

    太子抽了下嘴角:“你从哪里学的这些?”

    顾知棠略略心虚,胡乱编了两句话搪塞过去。古人治水,难道不就是这些方法么,这两人怎么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不过稍一想她就明白了,宁皓是一介武将,他从小只是熟读兵书。而太子,似乎就是一朵温室里的小花。

    西城门一战,让宁皓在顾知棠面前出尽了风头。太子本不想把一件任务搞得这么复杂,可现在,顾知棠这么好的建议,一来能让父皇觉得他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处理水患;二来可以赢得顾知棠的好感。

    所以,当即命小福子取来笔墨,休书一封,快马传回京城。

    看着送信的小厮离开的身影,顾知棠双手环抱胸前。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能够救人民于水火,做些好事,她来这古代也不算白来一趟。

    虽然开山凿渠的事情要等到皇上首肯之后才能动工,但是拓宽吴郡的运河却不用多等。

    在顾知棠的建议下,太子当即就让县令带着他的印绶去隔壁几个没有水患的县城借兵。

    在等待援兵到来的半天时间内,顾知棠已经将城中的青壮年流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自愿加入拓宽运河队伍的民兵。

    当即就在羽林卫的带领下,来到城郊,开始挖河。

    挖出的泥土撞进大麻袋,堆在河岸丈余的位置作为一道建议的防汛设施。

    而流民们在挖河的同时,也捞到不少鱼虾,这又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如此进行半个月时间,城外积水深度已经降低到脚踝的位置。而宁皓也查出赈灾粮的确是被吴郡太守扣押。

    太子上报朝廷,皇上革其官职,从京城调用了一位廉洁的五品官员替任。

    而之前表奏朝廷的三项事宜,不仅得到了皇上的批准,皇上还在诏书里对太子大家褒扬。

    合上诏书,太子看着顾知棠,面色潮红:“父皇真是谬赞了,等回京后,我定要当面向他请罪。这些可不是我的功劳,任父皇恐怕都想不到,这背后的人竟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

    在顾知棠面前,他并没有居功的意图。

    顾知棠拽着宁皓的衣角,高兴地跳了起来:“太好了!”

    她是为自己的建议得到了采纳而高兴,为能够长久地解决江南水患和西凉的干旱问题而激动,但是宁皓却以为,她是因为太子要帮她在皇上面前邀功才这么高兴。

    想到父亲和他谋划了多年的大业,宁皓的眸子沉了沉。

    淡着嗓音回道:“恭喜。”

    顾知棠从宁皓的眸子里感觉到了一丝冰冷,她松开他的衣角,垂下眼帘。在太子面前,她不方便去问。

    太子看出了他们的异样,心中掠过一丝得意,双手搭在顾知棠肩上,笑道:“到时候回宫,本宫让父皇办场庆功宴。你一定得赏光呦!”说完,眼角淡淡瞥了宁皓一眼。

    顾知棠回复一个礼貌性的微笑。

    庆功宴什么的,她才不在乎。她又不是为了功名,才提出那些治理水患的办法。她只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学有所用而已。

    却听见宁皓沉声道:“庆功宴场合过于宏大,不太适合她抛头露面。殿下若真想替她讨赏,求圣上一并送到惊寒堂即可。”

    庆功宴,这么好的机会,很适合实现他的大计。这种血腥的场面,他决不能让顾知棠目睹。

    太子咬牙,但顾知棠毕竟是宁皓的徒弟,他当下不好再多说什么,只等回京后再想办法。

    三日后,朝廷派遣的西凉驻兵已到。开山凿渠的任务,由钦差大臣亲自监管,由西凉和吴郡两成兵民共同执行。

    为了得到朝廷的赋税补贴,临安县的客栈们逐渐对流民免费开放,还增设粥棚。

    流民们参与拓宽运河工程,人名皆由县令记录在册,留待日后免除赋税之用。

    自从伯言被杀,临安县再没有发生过烧杀抢夺的命案,因此,贼寇清剿的任务也顺利完成。

    半月后,东城门外几乎不见积水。河道被拓宽,县令又命人将堤坝进行了加固。

    所有的任务都圆满完成。

    这日一早,顾知棠一行人在县令和流民们的送别声中,踏上了回京之路。

    天朗气清,虽然已近深秋,一路草木枯黄,顾知棠却丝毫不觉得萧瑟,遍地的金黄在她眼中,犹如希望之光。

    走了半天,下车休息的间隙,她找到一棵金黄的银杏树。倚着树干闭目养神,半晌,小腿肚上一阵凉意,紧接着一阵刺痛传来,就像是被几根粗大的针猛地戳中。

    她猛然醒神,眼前所见,险些让她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