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一九章 一言九鼎 上


    紫禁城,这座曾经三百大明朝的故宫之地,一年四季的颜色永不变化,若非那过往的太监换下了青色的汉家衣冠,穿上了那惨白的清廷宫廷服装,似乎还让人隐隐以为,这片土地,飘扬的还是那一片赤色的国旗。

    乾清宫门口,一个半大的小孩,穿着一身明黄的满洲服样的龙袍,头上带着毛毡,高耸耸的竖立着顶珠子塔子。嘎吱吱在太监宫女们的带领下嬉笑的追逐。

    欢快的笑声,回响着这因为明朝无钱修缮又因屡经战火而显得破败的紫禁城的内外,那惨白的衣服游荡在这座宫廷的四面,显得阴森森的,死气沉沉的。

    “太后哇,你看看这南边的景象,前些日从海路才传过来的塘报,说的可是报损七千,残兵三千退入了两浙哇!我八旗子弟总共也才六万出头,这池州一战便破败了一成的人丁,若是这样打下去,哪怕是日后退守满洲,怕都悬呐!”乾清宫里头,孝庄支着身子,眯着眼睛听着坐在一旁的豪格在那滔滔不绝的说讲着,时不时的揉了揉因为初秋的凉风而引起的头痛。

    “大阿哥,好了!娘娘这些日子受了风寒,上体不安,你就少说两句吧。再者说了眼下这个局面,太后还不清楚咯?用的着你在这里恬噪!”眼下清廷能用这样的语气斥责豪格的,除了多尔衮,便也只有济尔哈郎这个老字号的人物了。

    “嗨!老王爷,不是咱要这里扰了太后娘娘的清净,而是眼下这个局面,着实是难的很啊!自打那厮下了法令,这北地的局面便是一团乱遭,那山东有我族亲自坐镇,都尚且闹的不成模样,其他各个地方还用的了说?那些个绿营不生了异心都是个好!”

    顿了顿,豪格又接着说道:“何况眼下东南的财赋断了,这几十万兵马,几十万的旗人又能吃什么?这北地的税赋情况太后娘娘和老王爷您老比我清楚。没了饷钱,这局面又是一个怎样处理的好!”

    济尔哈郎正准备再次呵斥,一边的孝庄却开口说道:“豪格啊,我知道你是个什么心思,以后拣点子上的来说,别那么恬噪。老王爷也别呵斥了,今儿个召见你们也是为了东南边的事情。”

    顿了顿,坐起了身子,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眼下勒克德浑丧师辱国,丢了这财赋重地,睿王是没个什么道理可以袒护了。再加上这个口子上,多铎染了疾、阿济格顶了风头,总是不能带兵出征的。何况啊,我想国朝也不是他们三儿兄弟的。我的意思,是让你们二位议出个人选,收拾一下这个东南局面。”

    自打入关之后,多尔衮权势威名一时无两,而济尔哈郎也甘愿蛰伏,不愿与多尔衮白刃相见。孝庄太后见着多尔衮的权势日大,自然是不放心的,然而苦于无机,却也只能坐视。眼下多尔衮举荐的人物在东南大败亏输,如此又岂能错过?

    而纵观清廷朝堂,勉强还能和多尔衮斗上一斗,并且愿意斗上一斗的,除了豪格之外,便只有这个敌体摄政济尔哈郎了。

    “眼下大局糜烂,睿王素来手段霹雳…”

    “老王爷,这江山是先帝的江山,是祖宗的江山,当以国事为重啊!”孝庄何等聪明的人物?济尔哈郎正准备推脱的时候,她便祭起了祖宗的大旗,顿时让济尔哈郎咽了声。

    转过头来,孝庄似乎累了,疲倦的靠在榻上,缓缓说道:“眼下朝中可以用的能征善战的人物,也只有老王爷、大阿哥再加上睿王了。然而老王爷与睿王贵为摄政,统筹国事,我这妇道人家也总是不好出面的,也没哪个例子。我看呐,就由豪格领着山东的旗兵再抽调两三万的绿营去打东南吧。你看呢老王爷?”

    济尔哈郎看着眯着眼睛的孝庄,又看了看目光炽烈的豪格,叹息一声,说道:“太后所言…”

    “娘娘,睿王的人刚刚进宫通报说,午膳之后,豋阁与阁部大人与王爷议事。”日头已经到中午,一个小太监慌慌忙忙的跑了进来禀报道。

    济尔哈郎听了此言,话锋一边,垂头说道:“太后所言不差,不过这等军国大事,还是要三商的。”

    孝庄神色未变,缓缓起身,带着有些疲倦的语气说道:“也罢,这等军国大事的确不是我这妇道人家能干涉的,你们退下吧。咱娘俩总是要用些饭的。”

    顿了顿,睁开眼睛,淡淡说道:“这个奴才好没个规矩,来人啊,拖出去乱棍打死。”

    ps;这章过度...嗯,我没构思好,下笔有些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