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古尚书

    永清竟觉得身后三尺之外的男子不太真切,仿佛他本该出现在晦暗夕雾或是迷离月色之中。

    “臣猜公主最想知道三件事。”他声音永远不疾不徐,“第一,陛下已决定赐死赵氏兄弟,但保留其爵号,给赵昭仪体面;第二,陛下确实颇为欣赏蘧将军,已封为二千石的破虏将军,赐居西京。”

    永清站定回头,听见他说第二的时候,微微蹙起眉头。

    “公主不满意?”许长歌察觉,不由问道。

    她想蘧平做环卫西京,总掌宫禁的执金吾,免得又出那种被软禁宫中的事情。当然不满意。

    阳光里她发鬓金饰灿然,却也不及她眸中希冀:“执金吾,侍中觉得他可有希望?”

    “执金吾,可是比蘧平原来的校尉一衔,整整高出了两阶。”许长歌闻之,鸦羽般分明整齐的长眉蓦然扬起,“公主有意抬举,恐怕也略显得操之过急了。”

    “更何况,”他意有所指,“如今代行执金吾一职,环戍西京的,可是刘骑。”

    他以为这样说,永清就会知难而退。

    但她没有。她只是略略低头,咬着唇思索片刻,然后就扬起脸,认真地征询他的意见:“意思是,我要吃掉刘骑的饼?”

    许长歌一时震撼,她到底在想什么?

    须臾,他又隐隐猜到了她的心思,顿觉得不妙,不动声色地转了话题:“这第三件事,便是我说的,公主十分乐意听闻的事。”

    永清只当他默认了,心思早已开始谋算怎么弄掉刘骑。

    许长歌见她一幅魂不守舍的样子,手中黄杨木牍,轻轻敲了她额头。

    永清不由一怔。

    以前在朝京的时候,他说话时,她一走神,他也是这般。

    “你说吧。”她叹气道。

    “不行,公主不听讲,我得先考校一番。”那对帝言事的木牍,仿佛在他手里成了教尺,在掌心有一下没下地打拍,“《尚书》共几篇?”

    永清不假思索:“《尚书》原百篇,伏生述二十八篇,鲁王壁中多出二十五篇,今传共五十三篇。”

    “是,陛下去岁于西京太学石壁刻就的石经,便是这五十三篇《尚书》,”许长歌笑意深沉,“可如今,长沙王却说,他为自己修墓时,从湘阴崖洞里得了以籀文书写的《尚书》百篇。”

    “长沙王?”永清终于露出了他所期盼的惊愕神色。

    长沙王是皇帝的九弟,文才武略过人,昔日最得先帝喜爱,差点让先帝废掉太子,改立颇有野心的幼子为嗣君。此后他夺嫡失败,却仍在湘阴侯的护卫下,全身而退,回到了封地长沙国。

    结合他的身家立场,永清已不难猜想:“那么想必,这百篇《尚书》中必然有和父皇所倡导的经义相悖之处,若我是九皇叔,此刻就带着一大群舌战之将上京辩义,把皇帝颁布的石经打烂,动摇天下儒者之心。若是手头又有军备,辄又可以罗织谶纬,就地起义了。”

    “公主也替他想得太远了。”许长歌失笑,却见她说得神采飞扬,皎若朝阳升霞,不由目光留恋了一番。

    永清突然感觉到他长久地注目,有些不自然道:“我说得离谱了么?”

    她初涉朝政,在入仕数载的许长歌面前,生怕稚拙露怯。

    “没有,”许长歌收回目光,却心跳倏然加快,又盯了旁边红墙树影半晌,平静了心绪,道,“不过,公主说得十分的准——长沙王确实是派了府中宾客三十人,要与太学三千学子于飞廉观辩论十日,谁才是伪学。”

    永清眸子倏然一亮:“侍中这般详尽地告诉我,想来我也有幸观摩了。”

    太学为朝廷储备士才之地,如今在经学上的权威面临挑战,挺身而出与长沙王门客辩义之人,无论是出自经学世家,还是布衣名士,必定会在日后的朝野政坛,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若能在中朝侍圣的顾问大夫里中安插她自己的人,就不必再假手于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