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五章 姐妹

  二叶投以水妙白一个询问的目光,水妙白意会,转而看向秦小知,秦小知一愣,迅速瞥了眼侯蓁蓁,然后点头说好。

  “那便麻烦温公子了。”二叶屈膝道谢。

  “叶姑娘帮了我那么大一个忙,我理当还些人情。”温庆鸣将四人之间的暗流涌动瞧在眼里,说了几句客套话,又叫水妙白和秦小知安心在此住下,勿要忧心房费之事,而后就离去做准备了。

  拐子江,因形似拐子而得名。拐子江江水奔腾不息,自西向东斜着横越了整个宁国中部,将南北两块浩浩荡荡地分隔出来。泉桂城位于宁国东南偏下,不近拐子江。但出城往南骑马直线行上一日半能看见一座港口,港口所属流域视野开阔、水流平缓,再加之常年顺风,船只在此段水路行驶极快,因此被称作追风港。若是从追风港乘船出发,往东北方向行上六日,便可抵达金铁城。

  追风港进出的船只皆为官府派遣的商船、货船、军用船等等,因关系到朝廷内务,所以不允许平民百姓使用。温庆鸣借艘商船不是难事,但还是少不了送些银两出去打点、走走手续之类的琐碎之事。来回跑了好几趟,又叫上城内风月场所几个出名的美人、请了一顿美酒佳肴后,终于才把事情办妥。等他一脸厌烦地回到客栈,已是深夜。

  环月客栈是泉桂城数一数二的顶尖客栈,占地宽广,内有瑶雕镂金的楼台亭阁,进了大门,要先穿过一座姹紫嫣红的花院,才能看见住人的院落。温庆鸣有些薄醉,他不愿把酒气带回屋,这会儿正在花院中四下乱逛、想醒醒脑。走着走着来到一处点着灯笼的楼台下,恍惚看见上面居然有两个姑娘正惬意地倚着美人靠,仰天对星夜聊。再定睛一看,他仅有的两分醉意瞬间吓没了——那上面两人,一红一白,不是叶天红和水妙白吗!

  二位姑娘听见下方动静,齐齐俯首看过来,见是温庆鸣,也不惊讶,只是微微笑着点了点头,又一齐去望星星了。

  夜色朦胧,花香随风阵阵,时而清幽,时而浓烈。二位美人在露台上亲昵地倚着,晕着烛光软语说笑。可下方暗处的温庆鸣瞧见这幅美人图不仅不觉得美好,反而遍体生寒。就连那二人如出一辙的礼貌微笑,他都觉得瘆人。抖了几个寒颤,他甩甩头,决定不再逗留,快步回了自己屋去。

  见到温庆鸣几乎可以称之为逃离的背影,二叶噗嗤一笑:“你瞧你,把他给吓的。”

  “不也有你一份?”水妙白也笑,“温庆鸣,温十三……你是怎么认识的他?”

  “和他做了笔买卖。婆婆以前不是给我留了一块玉佩嘛,他想要那个,我就卖给他了。”

  “什么?你把那块玉卖了?!那可是婆婆唯一留下来的东西,你居然给卖了?”水妙白先惊再怒,前一刻缠绕在二人之间的愉快氛围,一瞬间荡然无存。

  “是啊,卖了。”二叶冷冷地重复了一遍。

  “婆婆她带着我们熬了那么多年都未想过要卖那块玉佩,我……我们最难的那段日子,也不曾想过要卖玉佩!你如今什么都不缺,为何要卖它!那是婆婆留给我们最后的念想啊!”水妙白说着,有丝哽咽。

  “斯人已逝,留着那块玉又能如何?不如给了真正需要它的人……总比我留着强。”

  水妙白童年最原始的记忆,是一张老妇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她不知晓自己是谁家的孩子,也许是个孤儿,总之自打记事起,她就和一个老妇缩在破庙的稻草堆里生活着。遇上晴天,就由老妇抱着上城镇乞讨,有时能讨着几枚铜板,有时能讨上半个别人吃剩的馒头,更多的时候都是一无所获;遇上雨天,老妇就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叫她看破了窟窿的瓦房顶上滴滴答答流下的雨水,蘸着水在满是灰尘的石板上写下“雨”字教她认。

  水妙白喜欢盯着老妇的手指看,那双手十分粗糙、磨了又硬又厚的茧子,像是庙里石板路上刻着的一道道印痕,可又不像地面那般冷,总是暖暖的将她抱着。然而老妇在她三岁那年,抱了一个女婴回来。看到那个女婴后,原本就乖巧的水妙白在一夜之间变得更加懂事了,因为她恍惚明白了,她自己也是这样被老妇抱回来的。

  女婴抱回来后,老妇不再会像以前那般抱着她了。老妇温暖的怀抱全都给了女婴,藏着的救命粮食全喂了女婴,偶尔讨到的钱财也被拿去添置了女婴的衣物用品。后来女婴渐渐长大了,她们由最初的两人变成三人一起上街乞讨,一起分别人吃剩的馒头,一起睡在又脏又臭的稻草堆上,一起在铺满灰尘的石板上习字。

  长大一些的小女孩不似水妙白沉默寡言,她很爱说话,也很爱笑,每次乞讨回来都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问老妇。

  “婆婆,为何我的肚子总是在饿?”“婆婆,为何街上那些人穿的衣服那样好看?”“婆婆,为何我们要被那些穿着很好看衣服的大人打骂?”“婆婆,为何……”

  面对她众多的为何,老妇都笑着一一答了,答得很认真,很详细,答得没有丁点难堪。女孩见老妇笑,也不知到底听懂了没有,只跟着一起笑,笑完了道:“婆婆,我以后要让你与姐姐穿上和外面那些人一样漂亮的衣裳!”

  那个小女孩,就是如今的叶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