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二章 来自勒戈夫的邀请

    不过就教语言来说,冷容若可不是一个好老师,“春,节。”冷容若一个字一个字清晰地说了出来,可是语言不带任何起伏和温度,让学习的勒戈夫对于音调的掌握很是辛苦。勒戈夫怎么说都感觉像在说“纯借”。最后,勒戈夫还是跟饭店里的服务员学了这句话,发对了标准音,虽然听起来还是有点像“春接”,但已经有模有样了。

    “你怎么想到今天过来这里吃饭?”冷容若对着勒戈夫问到。刚才在电话里也没有说清楚,勒戈夫说有急事想要拜托冷容若,冷容若犹豫了一下,想说“阳光”那里已经没有什么事了,也就答应了下来。

    勒戈夫没有回答,而是看着菜单上配的图谱,津津有味地点菜中,时不时还询问一下冷容若菜的材料是什么,大概口味又是什么。这家“农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赶在回归大自然、回归农家的潮流前端,以家常菜、农家菜做招牌,打响了名号。看看周围赶过来吃农家菜的人,许多都是熟客了,不看菜单也可以直接熟练地点菜,就不难知道,这家店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点好菜之后,勒戈夫微笑地看着冷容若,“你知道‘米其林美食指南’吧?”

    冷容若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本昵称为“红色指南”的美食宝典,有着“美食圣经”之称的“米其林美食指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最具权威的酒店和餐厅指南。它为读者选择了各种价位上最佳的酒店和餐厅,而这一选择过程由米其林的“美食侦探”团队独立完成,并参考读者来信中的意见。“美食侦探”们都是米其林公司的员工,都是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技能、受过严格训练、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负责观察酒店或餐厅的服务质量的变化并做出专业的评价。当然,为了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侦查员都在匿名状态下工作,像普通顾客一样消费,当有必要作进一步考察时才表明自己的身份。

    听到勒戈夫莫名其妙地提起“米其林美食指南”,再联系他今天来到这间“农家”的奇怪举动,冷容若第一个就联想到了这其中的关联,“你不要告诉我,你是‘美食侦探’?”冷容若眼光里满是怀疑,因为这真的有些荒唐。

    “不是不是,当然不是。”勒戈夫连忙否认道,让冷容若松了一口气,“我不够资格。那些美食侦探,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家,我可没有那么厉害。”勒戈夫摇了摇头,“我倒是想成为美食侦探,多幸福啊。在世界各地去吃东西就是工作,还能拿工资,啧啧,不错。”勒戈夫居然还啧啧称赞起来,冷容若也露出了一丝微笑。

    “我只是刚接手美食侦探团队,他们把对于餐厅的评价汇报给我罢了。”勒戈夫接着说到,听到话的内容,冷容若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什么?勒戈夫是“米其林美食指南”里美食侦探团队的现任队长?或者说管理人更加合适一些。

    冷容若没有说话,但是他看着勒戈夫的眼神,却是明白地透露出了自己的疑问。勒戈夫也不介意,他就知道自己说出来以后,对方肯定会惊讶。只是,冷容若虽然惊讶,但依旧很平静,比起当初冈萨雷斯惊讶到下巴都要掉了之后,变成欣喜若狂的表现,冷容若的反应的确符合他那张冰山脸。

    “今年一月份,我接受了美食侦探团队,我负责接受他们的侦查信息,然后汇编成书。这是我的工作。”勒戈夫简单地解释道,“和冈萨雷斯来中国,其实应该算是工作吧。今年美食指南中有中国的分册哦。”自从08年米其林推出了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美食指南”之后就受到了许多好评,而范围更广、美食更多的内地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今天这家餐馆,是我们考察的范围。可是在考察中,出了一些小问题,我正想咨询一下你呢。”

    冷容若点了点头,等待勒戈夫的提问。

    “在中国,给考察公司、考察人员送礼是不是一种习俗?”勒戈夫一脸好奇宝宝的表情,“除此之外,他们还一直打听考察人员来考察的时间,希望能够做好准备。虽然他们到现在也没有直接和我面谈,但他们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知道了我是负责人,所以和我联系过两次了。这让我有些尴尬。冷,你知道的,我们米其林一向秉持的是独立客观、匿名造访的方针。”

    对于勒戈夫的话,冷容若耸了耸肩,不予置评,“这是中国的特色,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没有办法,这是国情,是现状,否认也不见得会多高尚,“你直接拒绝就好,还是按照你们米其林的办事方案就行。毕竟你们是向读者负责,不用理会那些餐厅的负责人。”在国内,酒店、饭店的评级,事先都会得到消息,然后做好完全的准备,考察人员也都是吃白食、甚至还接受赠礼。所以最后出来的,清一色都是五星级。这样对消费者来说,也就失去了评级的意义。

    勒戈夫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坐在这个职位上,勒戈夫也走遍世界上许多国家了,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不一样的国情,不需要接受,了解就好,“对了,这家饭店好像是一个叫唐氏的公司旗下的,似乎蛮有名的。比起冈萨雷斯合作的秦氏来说,唐氏更有名吗?”

    听到勒戈夫的话,冷容若嘴角露出一个冷笑,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