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092章 亮绝活掌声阵阵 走捷径好戏连连


    他们俩人的表演,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王公社赞叹道:“真想不到,真想不到啊。”

    叶如茵“切”了一声,说:“你就是想让我们出丑吧?!”

    王公社连忙说:“天地良心,我哪敢呢?”

    周归一也附和着说:“我差点被你害死了。”

    王公社附到周归一的耳边,小声地说:“这就是噱头。好的噱头,仿佛女人的心思,藏而不露,引人入胜。”

    周归一吐了吐舌头,小声地说:“鬼话。小心,不要让她听到了。”

    叶如茵忙问:“王公社,你又在想什么鬼点子啊?”

    王公社说:“看,看节目、看演出……”

    晚会已进入尾声。节目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他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众人引吭高歌,情绪高涨,充满了激情与畅想。

    元旦过了,周归一也不得不压抑转学的想法,应对寒假临近前的期末考试。《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动物传染病》、《动物免疫学》……门门功课的考试成绩须在60分以上,才算及格;否则,则要补考。每门补考还要交纳补考费。这不知谁发明的办法,让周归一咋舌不已。

    周归一自觉自己没有好生听过几节完整的课,听课笔记也没有记录几个字,心里有些发虚。

    叶如茵也跟着着急,不时抄一些笔记,悄悄地给了周归一。

    王公社见周归一如临在大敌,不免觉得好笑,摸了摸有些凹陷的脸颊,说:“只要与主讲老师的关系好,及格是没有问题的。再说,学生不及格,老师脸上也无光。据说,学校有规定,及格率低了,老师的评先、奖金都受影响。”

    周归一最担心的就是《动物病理学》了。

    “毛儿盖”好像对周归一的印像一直不怎么好,还多次提醒过叶如茵,一定要以学业为重,不要受到影响。

    开班会时,“毛儿盖”说,个别同学不安心学习,心沉不下来,板凳没有坐热,谈情说爱倒是起劲得很,什么情啊爱啊,抱怨这抱怨那,这就是负面情绪……“毛儿盖”慢条斯理、不阳不阴的话语,看似无所指,其实又有所指,仿佛一瓢瓢冷水,从头到脚地浇了下来,让周归一委实不安,脸上也挂不住。

    特别是当有几个同学一会儿偷眼看他、一会儿又偷眼看叶如茵时,无疑将目标指向定位了。

    周归一和叶如茵变得小心复小心,避免闲言碎语的袭击。可是,越是这样,越发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只要“毛儿盖”一出现,那“平平仄仄”脚步声,仿佛一串串沉闷的皮鞭声,他们俩人立马觉得不对劲,头也低了、目光也游离了。上课时,“毛儿盖”要么视而不见,忽略他俩的存在,要么就是点名要回答问题,似乎有意找他们的难堪。

    后来,不知道谁又说周归一与叶如茵不仅在谈朋友,而且准备谈婚论嫁,周归一还想转学,“毛儿盖”更是气急败坏,言语之中流露出想整治整治一番的意思,对他俩的印像也更加不好了。

    王公社却不以为然,说:“这事,你听我的,保证没有什么问题。”

    周归一不信,说:“为什么?”

    王公社慢条斯理地说:“毛儿盖年已三十,独守空闺,看似冷若冰霜,犹如老潭枯井;其实,内心激情,如漫天涌动的大雪。她对文学的痴迷非一般人能比,在楚城,文学作者并不多,女作者更少,像毛儿盖这样的文学女中年,更是凤毛麟角。有几次,毛儿盖为我们《百花园》文学社作过专题辅导,特别是在唐宋文学研究方面,获得的掌声不少,人称楚城文坛大姐大。”

    周归一不解,说:“这与考试有何关系呢?”

    王公社耸了耸肩,说:“关系大得很。前不久,毛儿盖发表了一篇名为《唐肥宋瘦》的文章,正需要有人评论评论……”

    周归一悟出了一个大概,说:“要我们写文章吹捧吹捧?”

    王公社一拍手,说:“对。写一个评论,往好里说,直说得毛儿盖心花怒发,引为知音,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