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六章:箭已入弦(下)

  “有话便说!你将朕当做不纳忠言的暴君了么!”

  “圣上...李元镇一人一马入泅地军,恐怕...”刘仁赡渐没了吞吐之态,赶忙回道。

  “朕失算!快派众军与长直同去!”李煜这才想起来自己忽略了什么,李怀瑾忠心几何是确定不得而知的,若是他真有阴谋,那不就是把李元镇给推进火坑了吗。

  “圣上不可!李元镇一人入泅地军,而后突临众军至泅地,这不是...让李怀瑾起疑么!若是李怀瑾怀疑大唐要剿灭泅地军,则李元镇更有性命之忧!”汪焕稍作思索,便赶忙陈词道。

  “老臣一马先去!圣上倒也无须太过担心,归德朗将皇甫继勋不是还在泅地扎营看管!他定然知晓李元镇为天子宠...不,天子重臣!”

  ......

  且说,陈乔由江宁府出发前,李煜已将借道文书快马传至了南平江陵府,先有文书,再入使臣,此二次攻心之计也,倘若高继冲性格的确软弱惧死,那么一次文书可让其惊惧,二次使臣至江陵又会让他心安而信。

  而高继冲此时看着唐国的借道文书,其表情心性也确实如李煜和汪焕所料,此刻若是李煜亲眼看到高继冲的表情,必然为骄傲的来上一句,拿捏了!拿捏了家人们!

  文书传至南平江陵府,朝局确实炙议,南平王高继冲见书大惧,遂差宫人再传前些时日出使唐国的使臣,也就是其叔高保寅,南平王又与群臣商议可有拒绝唐国借道之策。

  南平中书舍人吕文锦遂劝道:“唐与武平,势不两立,大王当遣使臣入武平求援,亦当起倾国之师,与之迎敌!彼唐深入南平,岂能久驻乎?”

  又见节度判官孙光宪于高继冲耳边谏言:“借道之事,真假未知,大王先行起兵,必罪唐国,届时唐国借道不得,反怒南平,则大王危矣!”

  这孙光宪嘛,也确实如汪焕所料,表面上看着是为国为主的,做的事也是掏心挖肺为了南平,可实际上,他又同中华史书上的明末魏忠贤有些类似,有人言,魏忠贤不死,则大明不灭,这句话虽说是完全抛弃了唯物的历史观,但也确实有些客观实在而存。

  孙光宪此人便是个翻版的魏忠贤,魏忠贤想方设法的将银子往北方军队送,就是为了保证抗清力量有绝对的保证,他的权利,一说是皇帝给的,二说是大明给的,所以他也清楚,朱由校死后,他必须寻另一个皇帝依托,而明朝要是被清兵给打没了,那他可真就什么都没了。所以也不如说,护卫主子是假,护卫国防也是假,只有抱住自己的命,享受自己的荣华,权位才是真。

  那么孙光宪想方设法的替南平王讨好唐国,同时又不开罪宋国,并不是对南平有多么热爱,也不是对高继冲有多么崇敬,而是,我只爱我自己。

  “臣亦与孙判官共进!”高保寅思忖片刻,倒也觉得当时唐国皇帝李煜待他如此真诚,也不像是装出来的,赶忙对着惊慌失措的南平王高继冲说道。

  “敢问我叔!本王将南平贡礼送上,唐帝可有欣悦?”高继冲慌乱非常,话语间都有些颤抖。

  “回禀我王,唐国礼臣接我贡礼,的确是欣悦有加,且唐帝李煜为人忠厚,亲自召见于臣,亦反复告知于臣,唐国与南平唇亡齿寒,为今之计,当同仇敌忾,结盟抗宋!”高保寅若有所思,对南平王陈词道。

  “既是我叔之言...本王...本王又岂有不信之理!尔等切莫杞人忧天,亦如唐帝所说,南平与唐国唇亡齿寒,又互为臂膀,唐国李煜又怎会做出自断臂膀之事!至于唐国欲灭我南平,定是...定是子虚乌有!对...定是子虚乌有!”高继冲好似是找到个救命稻草,虽说在朝堂上忠奸难辨,可高保寅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血浓于水的亲叔叔,吕文锦会害他他信,李景威会害他他也信,可高保寅要害他,他绝对是不肯信的。

  “大王不可轻信!吾与唐国两不相涉!三无来往!唐国攻宋,东有泰州!中有凤阳!西有寿春!缘何不攻三路,借道南平定有图谋也!”朝臣举棋不定,高继冲惊惶不安,然李景威此刻慷慨陈词,陈述借道利害,倒是又将沉迷于幻想的高继冲拉了回来。

  李景威见南平王又有所动容,知晓劝言已有成效,遂继曰“荆南守将,皆有豪勇,荆东守军,又有数万,臣意领兵,大王不必亲行,以冒矢石,且营于江陵待军严守!臣与梁延嗣,由荆南绕路取道澧水,趁唐军不备直捣金陵!擒取唐主!以靖南方!”

  李景威这计划无疑是好的,也好的不能再好了,无论怎么解释,这都有些像魏延出奇兵出子午谷直取魏都的举措,然诸葛亮能考虑到这种冒失,孙光宪亦能考虑到。

  “景威!荆襄一民尔,安识成败?且唐国自李煜扩军始,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圣唐受命,凡所措施,规模宏远,今伐复州,固为真尔!岂有假道而攻南平耶?”

  孙光宪此刻心神也是极其慌乱的,但他为什么能说出这么一本正经的话,只因他确实被李景威的疯举吓得不轻,国力,军力,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与唐国李煜死磕都是死路一条,你直接带兵绕南去突袭金陵,这不纯作死吗,只怕还没打到江洲,你李景威就被活活耗死了。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