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一章 洛阳城快空了

    他满腔怒火无处发泄!

    钟繇几近与他撕破脸,迫使他后退,这对他这个‘宰相’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车夫了解他的主人,不敢多嘴,马车缓缓起步。

    不知道过了多久,马车里的王允才睁开眼,长吐一口气,脸上的狰狞怒容仍是难以消散。

    “王公!王公!”

    忽然间,马车旁传来呼唤声。

    “停车!”王允立即向前喊道,而后撩开窗帘,就看到李儒在追着他的马车。

    李儒见马车停了,快步靠近,瞥了眼四周,低声道:“王公,抓了四个。”

    “没人知道吧?关在哪里?”王允语气有些急。

    李儒道:“王公放心,关在太学里,没人知道。”

    王允神情变得平静,目中思索色,片刻就道:“廷尉府那边已经宣判了袁隗等人,还未结案,你抓紧拿到口供,老夫要迫使廷尉再审!”

    李儒心里一惊,没想到事情变化这么快,稍稍一想,凑近低声道:“王公,这么大案子,钟廷尉未必敢擅端,会不会是宫里……”

    王允看着前面晃动的帘子,不甘都写在脸上,道:“不管是不是陛下的意思,袁家一案不能这么虎头蛇尾,我随你一起去太学!”

    李儒见王允这么坚定,道:“好。”

    景福殿内。

    刘辩已经好了不少,只是脸色有些苍白,偶尔还咳嗽一声。

    他批阅着一道道奏本,这些奏本下面都有王允的意见,只是稍稍一看,就节省了刘辩大量的精力。

    “王卿家确实是有能力的。”刘辩见身前的盘子就要见底,笑着说道。

    身前不远的潘隐没有说话,心里却想着尚书台该怎么办。

    原本应该有五个人的,结果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太尉董卓,太中大夫杨彪以各种理由,不约而同的齐齐告假,只留下一个王允。

    作为刘辩的近臣,潘隐有着清晰的直觉,丁宫,刘弘即将辞官,董卓,杨彪则说不清楚。

    左栗悄步进来,行礼道:“陛下,郑泰等人被抓了。”

    郑泰,也就是郑太。

    刘辩批完最后一道,拿起热茶喝了口,好整以暇的看向他道:“什么人抓的?”

    左栗道:“是北部都尉,人关在太学里。”有了王允的名单,左栗早就派人盯着那些人,一有人被抓,左栗立刻就知道的一清二楚。

    刘辩有些意外的唔了一声,点头道:“王卿家还是能力的。”

    刘辩收了王允刑曹的五个侍郎,结果王允不声不响的就动用了北部都尉,要不是早有布置,还真能瞒过刘辩。

    左栗躬着身,心里却记得,刘辩之前还说过王允‘目光短浅’。

    刘辩双手抱着茶杯,目光看向门外,道:“廷尉府断了?”

    潘隐道:“是。当时王公也在,据说之前与钟廷尉有过争吵。”

    刘辩不在意这些,道:“那就是结案了,钟繇做的不错。”

    说着,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笑着道:“现在,该是朕收尾的时候了,传王允入宫。”

    “是,小人这就去通传。”潘隐道。

    刘辩活动了下身体,又与左栗,道:“让你找的地找好了吗?”

    左栗连忙道:“回陛下,小人找好了,在洛阳以东百里,不到河东,是一个空旷,隐蔽之地。”

    刘辩嗯了一声,道:“将勘察的舆图做好。”

    “是。”左栗道。

    刘辩感觉浑身舒泰,看着外面天色不早了,道:“走,去芳林园。”

    芳林园,即御花园。

    左栗带着一群人,护卫在刘辩身前身后。

    刘辩一边走,一边思索。

    袁家一案了结,朝廷基本上稳定了,是时候着手他的一系列计划。

    但大汉朝千疮百孔,漏风漏雨,而大风大雨不断,须要做的事情是千头万绪,复杂难明。

    刘辩一时间想了很多,不知不觉就到了芳林园。

    他漫无目的的闲逛着,心里各种想法在慢慢归拢,梳理。

    “裱糊匠是做不得的……”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辩忽然抬头看天,不自觉的感慨了一句。

    身后的左栗听着一怔,有些不太懂。

    “陛下,王公到了。”一个中黄门来到近前低声道。

    刘辩揉了揉脸,找了个小亭子坐下,道:“让他进来吧。”

    没用多久,王允就来了,五官平平,身形不高不大,不合群又寡言少语,像极一个老实人。

    王允到了近前,见刘辩脸色还有些苍白,明显病体初愈,心里警惕稍减,抬手见礼道。“臣王允参见陛下。”

    刘辩看着他,微笑道:“卿家坐。”

    “谢陛下。”王允收回手,跪坐到刘辩对面。躬身,低头,垂着眼帘。

    刘辩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道:“卿家认为,应当对袁家以及党羽,斩草除根?”

    王允立即抬手,道:“陛下,袁党太过庞大,今日不除,他日必为祸患!”

    见平日不言不语的王允展露锋芒,刘辩道:“继续说。”

    王允抬着手,道:“陛下,袁家居心叵测,并非一日,到底做了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只有袁家人清楚。袁家党羽不同于阉党,袁家即除,他们心怀忧惧、怨愤,今日不趁机斩杀干净,日后定会祸乱朝纲,甚至勾结匪徒作乱,动摇我大汉国本!”

    刘辩看着王允,神情不动,慢慢说道:“卿家说的……有理。”

    王允说的确实有道理,历史上也是这么发展的。

    若不是袁绍、袁术被曹操击败,袁家代汉立国,几乎是顺理成章,顺时应命。

    王允见刘辩赞同,伏地沉声道:“臣请陛下下旨,臣,愿为前驱,为陛下斩尽贼寇!”

    刘辩眉头挑了挑,这位的杀性真不小。

    说起来,好像这个时候的人,杀性都很大,动辄就屠家灭族,不带半点犹豫的。

    刘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道:“王卿,自朕继位以来,宫变,杀戮,惊天大案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是死的死,逃的逃,躲的躲,观望的观望……这洛阳城,都快要空了。”

    “朕,快成孤家寡人了。”

    感谢‘凤羽舞菲’老板的打赏~~

    求月票,求三个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