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七章 长风破浪

    一

    巡逻舰被共和军控制后,六艘长风舰在夜色掩护下,悄悄驶近吴淞港,各自占据最佳射击位置。与此同时,舰上的炮兵们正紧张有序地为各自分管的旋转炮塔测量距离、调节角度,有条不紊地进行攻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些年轻的水兵都是从各陆战部队中挑选出的精英,虽初经海战,却都是历尽战火洗礼的优秀战士。一进入临战状态,先前的紧张情绪顷刻间一扫而空,代之以革命军人特有的昂扬斗志。

    旗舰长风号上,江鹄凝神倾听各舰指挥官传来的报告,当一切准备就绪,攻击令下。

    一颗耀眼的信号弹如流星般划破长空,三十六门舰炮同时喷出烈焰,十几枚鱼雷也相继激射而出。

    第一轮炮击主要集中在两艘三千多吨的巡洋舰上,密集的火网掩红了半片夜空,铺天盖地洒向这两艘重舰。舰上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剧烈的爆炸声连串响起,

    北洋水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未及穿衣便奔上甲板,目睹这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尚未完全清醒的头脑立刻被巨大的惊恐席卷,大多目瞪口呆地立于船舷两侧。

    码头上警笛长鸣,附近的营房中冲出无数衣衫不整的军士。惊叫声、惨号声、声嘶力竭的喝骂声响成一片。几分钟前还宁静无波的军港陷入巨大的混乱。

    两艘重型装甲舰重击之下陷入一片火海,船身倾斜,显然已受重创。江鹄紧握战机,适时下令转移主攻方向,趁其余各舰上的官兵尚未醒觉,予以痛击。

    北洋军遭遇如此突袭,本已军心涣散,加之黑夜中根本就摸不清敌人准确位置,只觉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炮火,如何组织得起有效反击。

    一小时后,在共和军无情的炮火猛攻下,北洋舰队彻底丧失战斗力,七艘军舰相继在火光中缓缓下沉,士兵纷纷跳水逃生。

    江鹄在指挥舱中看得真切,心知此役已大获全胜,遂率各舰从容退出战场。

    东路军最高统帅段琪瑞乍闻噩耗,立刻意识到北洋海军已遭毁灭性打击,自此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长江水路岌岌可危。他深知这条补给通道是全军的生命线,一旦有失则军心必乱。粮食物资尚可设法就地筹措,枪械弹**却是非后方供给不可的。随即连夜召总参议曹锟商量,决定火速从常州前线抽调出大批重炮,于长江两岸构筑起一道强大的火力网,以保水路无患。

    北洋重炮一撤,常州前线的共和军压力骤减,加上得知海军打了大胜仗,欢呼雀跃之下,更坚定了必胜信念,在以戚墅堰为中心布置的三道防线上把阵地守得固若金汤。

    共和舰队开回南京稍作休整,便又投入战场。正如段所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尽一切可能袭扰长江水道,切断敌后勤保障。

    这支新生的共和国海军纵横长江之上,经常趁夜偷袭敌江防炮台。北洋炮台火力虽强,但黑夜中不易定位瞄准。面对这些航速极高而又机警灵活的长风舰,完全拿不出一个有效的抵御战术。虽严加戒备,却往往是敌舰已开始炮击方才如梦初醒,匆忙组织还击。可是等布置完毕、预备反击之时,敌舰又已退出战场,不知所踪了。每逢此时,己方早已蒙受重大损失,炮台营房等设施一片狼籍。

    面对如此被动局面,段琪瑞深知长此以往,北洋必成疲惫之师。遂下了狠心,亲临常州前线督战,限期突破戚墅堰防线。同时严令南下的段芝贵部火速向西推进,以最快的速度切断南京后路,从战略上形成合围之势。

    共和军第一战区指挥部内,李云匆匆闯入石铮办公室,将一份文件在他面前晃动几下,急切道:“你看清楚了,这是不是你自己写的?”随即抚着胸口微喘道:“幸亏我发现得及时,把这东西从陈参谋手上夺了过来,要真发出去了,那可怎么办?”

    石铮正对着墙上的军用地图出神,转头瞥了一眼那张纸,看清那是道刚发出去的亲笔手令,随口应道:“是这个没错,快发下去吧,别耽搁了。”

    李云不可置信地望向他,连珠炮道:“这怎么可能?你在这种时候要抽出五六万人马南下?这可是咱们的总预备队啊!没了这支预备队的增援,万一常州失守,小杨子怎么办?南京怎么办?”

    石铮用欣赏的目光望了她一眼。“以你现在的军事素养,当个团长我估计没什么问题。”回头继续研究墙上那幅已看过几千遍的地图。

    李云白了他一眼,跺脚娇嗔道:“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我知道你一定有周密的计划,可我还是很担心。”

    石铮终于转过身来,温言道:“我知道你担心杨霆,担心我们的共和国,这很好。不过你记不记得你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在他柔和目光的注视下,李云逐渐平静下来,轻声问道:“我说过一句什么话?”

    石铮脸上现出一抹温暖的笑容,像是在对她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我记得你曾经说过,杨霆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李云愣了一下。“小杨子能打我知道,可是这样也太冒险了,就算把守卫南京的部队都调出去给他,我们也只剩下四五万人了,你让他怎么去跟二十几万北洋大军斗?何况段琪瑞现在正发了疯的打常州。”

    石铮微一思考,沉吟道:“这么说吧,我们不能要求他打败二十万大军,但是可以要求他再坚守两个月。”

    李云:“你能保证两个月以后就能把南线的部队再调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