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三章 王袍加身

    王啸飞淡淡道:“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也许你父亲认为这件事不值得商量。”王筱秋顿时领悟过来,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她的父亲,王安通虽然为人开明,但在思想深处却是个极重个人名节的儒生,终究不愿承担这“谋朝篡位”的恶名。是以这样天大的事情,都不肯和女儿商量。由此也可想见其心志坚决,绝难动摇。王筱秋不禁秀眉紧蹙:“这样看来,即使由我出面劝说,父亲也不会改变主意的。”

    王啸飞忽然从草地上站起,顺手将她拉起,微笑道:“跟我来。”牵着她手向远处的营地走去。王筱秋一头雾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被他牵着手,心中甜蜜无限,只盼这条路越长越好。

    到了营中,早有三位王筱秋的熟人在等候。一位是基地朝鲜军团第1团团长金日信,一位是第2团团长崔元勋,还有一位则是统管基地内勤事务的家将姜虎。这三人都是跟随王安通多年的老部下,对王家忠心耿耿。加上王筱秋,可以说基地的核心人物全部到齐了。

    三人见到王筱秋,神情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同时下跪道:“大小姐!”三双热切期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她。王筱秋见他们行此大礼,立刻明白了七八分,王啸飞说不动他父亲,却早已与这三员大将通了声气。自古以来这种情形都是大同小异,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主子荣登大位,长年追随的部将们自然就有了封侯拜相的机会。机遇到来之时,谁人能够抵挡这一飞冲天的诱惑。

    王筱秋望望地下三人,又望向身旁微笑不语的王啸飞,心中既感甜蜜,又有些气恼。悄悄伸手在他腰间狠狠掐了一把,咬着下唇道:“你这个道貌岸然的大坏蛋,逼迫我算计自己父亲,我这辈子都不会放过你。”

    永登浦第15军军部内,云集了上百名大韩帝国遗臣(1896年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朝鲜王宣告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由王啸飞出面召集的朝鲜国复国筹备大会即将在此举行。这些人中有的还在日军控制下的地方机构中任职,但接到消息就立刻抛下一切赶来了。人人都能看出,日本人的兔子尾巴不长了,距离全面崩塌只剩下时间问题而已,自然急不可待地赶来参与其事,共襄盛举。

    朝鲜复国在即,与会者无不红光满面,激动热烈之情难以言表。然而细心的人注意到,在中方邀请的人员名单中,竟然找不到一位李姓王公。不过这也不算奇怪,日本吞并朝鲜后,为预防李氏带头作乱,把绝大部分王室成员都集中在汉城内,密切监控了起来。汉城尚未攻克,自然是见不到他们的。

    中方作出了一个非常体贴的安排。在第15军军部附近驻扎了朝鲜军一个加强警卫连,所有赴会人员都被安排在军部内住宿,同时在军部与警卫连驻地之间临时搭建了一个巨大军帐,卫士全部是朝鲜军人,作为正式会议的举行场所。这项安排不露声色地维护了朝鲜王公们的民族自尊心,大家都很满意。唯一的疏漏是,没有预备前大韩帝国国旗。

    7月1日晚8时,王啸飞和王安通并肩步入会场,走上主席台。王安通年近六十,身材高大挺拔,方面大耳,顾盼间眉宇中自然流露出一股英气,以浑厚的嗓音首先提议道:“各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先向我们亲爱的中国朋友,王啸飞将军致敬!”会场上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王啸飞环视全场,微笑着说道:“中朝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亲密友邦。本人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坚决支持朝鲜民族独立,绝不允许任何势力践踏朝鲜人民的民族尊严。中国军人必将以鲜血和生命实践这一诺言。”

    接过周子才递上来的一份文件,朗声宣告:“这是我国总统孙中山先生于前日亲自签发的总统令。战争结束后,我国政府将向朝鲜人民提供如下援助:1中国中央银行向朝鲜国政府提供800万中元信贷额度,由峰青集团提供技术支援,帮助贵国人民恢复经济。2中国湖北工业大学、汉口军校向朝鲜国提供800名留学生名额,为贵国培养军政各类人才。3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朝鲜派出军事顾问团,由汉阳兵工厂提供武器装备,力争在5-8年内为朝鲜训练10个现代化陆军师。”

    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顶峰,历朝历代的中国朝廷虽然都以朝鲜宗主国自居,可是往往只是在朝鲜发生内乱时才出兵平叛,从来没有一届政府向朝鲜提供过如此巨大的帮助。一时间人人喜出望外,欢呼雀跃。要知道当今中国虽然经济上尚待发展,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深不可测的科技储备早已震惊了全世界,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德国,若不是中国政府向德军出售了大批先进武器,德军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在欧战初期就击败几百万英法俄联军,横扫欧洲战场。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加惊人,短短两三年内,中国工农业就已经应用了上百项新科技,各行各业都爆发出旷古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大大领先于各列强。时至今日,中国市场上几乎再也看不见任何洋品牌。可以说,中国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科技超级大国。近水楼台的朝鲜靠上了这棵大树,其发展潜力可想而知。与会者都属于朝鲜上层人物,自然深知这种援助的含金量,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主要议题是研究如何发动各地士绅和民众,在大军未到之前保护好重要的经济资源、工厂的安全,甚至发动武装起义。群策群力之下,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王安通回到会务组为他单独准备的营帐,简单洗漱后就上了床。连日的操劳,身体十分疲惫,头一上枕便进入梦乡,睡得甚是香甜。

    恍惚间被人推醒,见王筱秋、金日信、崔元勋、姜虎四人围在他床头,大感诧异,猛地翻身坐起,惊疑不定地问道:“快说,出了什么大事?”四人轰然跪倒,姜虎大声道:“臣等请王上早朝!”营帐外顿时响成了一片:“请王上早朝!”不知有多少人在外面。

    王安通明白过来,勃然大怒道:“什么王上!当今王上还在京城(京城是朝鲜人对汉城的通称),你们要干什么?”突然发觉身上有些异样,低头一看,立时惊得面如土色,不知怎的身上竟已套了一件金黄色的五爪金龙王袍。

    王筱秋道:“父亲请恕女儿不肖,但是女儿赞成王将军的观点,只有您自己登上王位,才能实现您多年来的立宪梦想。真为国为民者,何须计较那些身后虚名?”王安通尚未从震惊中完全恢复过来,捶胸道:“王上待我不薄,我王安通何忍若此?”

    “中华共和国陆军上将王啸飞觐见朝鲜国国王!”王啸飞不知何时已出现在帐内,行了个长久的军礼。王安通苦笑道:“王某已汗出如浆,不胜惶恐,将军为何还要苦苦相逼。”

    王啸飞正容道:“大王又何苦置人民福祉于不顾,无视多年来追随您的部下,李氏已位列日本皇族,大王认为我国政府还能与李家合作吗?”这句话甚是厉害,潜台词是,如果李氏当道,中国军方将很难与其合作,这也意味着大批即将到手的援助化为泡影。

    此刻参会的前朝遗臣们早就被惊动了,这些人都是在朝廷中打混多年的官场老手,自然轻易就能看穿其中的玄妙。思维敏捷的马上意识到,王安通早已是中国军方力挺的人物,从各方面来说都不失为理想的国王人选。相比之下,李氏既无军权又无外援,已成昨日黄花。不必说,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所谓顺势者昌,当下就有许多人来到营帐门前,跪请新主子。形势比人强,心怀故主的也只是暗中垂泪而已。

    姜虎等人早已和朝鲜军中各级军官们通了气,所以军官们也纷纷率兵赶来相请,以壮声势。不多时王安通帐外已聚集起了几百人,呼喊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响。

    多方夹攻下,王安通发出一声悠悠长叹,挥手道:“罢了,王某从命就是。”随即站起身,缓缓步出帐外。

    当王袍加身的王安通出现在大帐外时,天已大亮,金黄色的阳光照在金黄色的龙袍上,散发出炫目的光晕。喧嚣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转瞬间爆发出如雷欢呼:“王上出来了!”“王上万岁!”“王上!”

    1915年7月2日,高丽王后裔王安通在永登浦即大韩王位,改国号为大韩王国,年号为共和元年。次日清晨,中韩两军联合发起进攻汉城的攻城战。下午1时,韩国第1团首先攻入汉城市区,与日军顽敌展开了激烈巷战。至黄昏时分,肃清全部守敌,生俘朝鲜总督东条英教以下4000余名日伪军。唯一的缺憾是,东条英机在乱军中杀出重围,落荒而逃。

    7月5日,汉城举行了盛大的还都仪式,大韩王国国王王安通在夹道欢呼的人群中乘辇进城,入住景德宫。同日,李氏一族全部搬出昌德宫。

    王安通入京后颁布的第一道旨意就是《预备立宪令》,设宪法编纂院,规定韩国的立宪筹备期为五年,于1920年7月15日举行全国大选。并采用新式官制,任命姜虎为韩国首相,金日信为陆军部长,册封王筱秋为玉漱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