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一章 列宁访华

    1918年是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一年,苏俄在年初彻底退出欧战,直接导致美英结盟,共抗不可一世的德奥盟军。战略重心由陆地转变为海洋,在浩瀚的大西洋上激烈厮杀。

    英国是老牌海洋霸主,自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以来,英国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尽管德国极力加强海军力量,但在舰只数量和排水吨位上仍落后于英国,火炮口径和数量也不及英方。欧战开始后,英国海军凭借其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同时吸取中英东海海战的教训,大大提升了重型舰只的防空火力,令德国空军很难轻易得手。英国主力舰队游弋在斯卡帕弗洛港附近,将德国大洋舰队死死扼制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内,使其成了一支不能动弹的"存在舰队"。

    德国海军自然不甘心长期受制于英军,在1916年6月,两国海军为了争夺制海权,爆发了一场有265艘各类军舰(英国149艘、德国116艘)和10万海军官兵,在400平方英里洋面上展开的日德兰大会战。

    此战使英国舰队损失了3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11.5万吨,伤亡6945人;德国舰队共损失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战斗吨位6.1万吨,伤亡3058人。单就战术而言,德国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然而就战略而言,德国海军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大西洋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天下,德国大洋舰队被困在港内毫无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舰队"。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评论的那样:"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看守,但是仍然被关在牢中。"美国参战后,德国海军的劣势进一步加大,不但全然没有在陆地上摧枯拉朽的威势,而且屡屡受挫,望洋兴叹。

    盟国虽然在陆地上取得了巨大胜利,在海上却处处受制于人,双方互占优势,大战再度陷入僵持。

    再看东欧,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乌克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于1917年底先后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白俄罗斯、鞑靼-巴什基尔、土耳其斯坦、亚美尼亚、花拉子模、布哈拉等地区的工农群众在苏俄红军胜利的鼓舞下,也先后举行起义,推翻了各自的资产阶级民族政府,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或苏维埃自治共和国。

    虽然共产主义革命雨后春笋般在东欧各国爆发,但其中也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协约国集团不甘心在俄国的失败,积极煽动遍布全俄的地主和富农暴动,制造粮食恐慌,武装并指挥克拉斯洛夫、高尔察克、尤登尼奇、邓尼金、弗兰格尔等几支庞大的白卫军对红军实施反攻,内战爆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中国政府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向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提供了大批粮食和物资。是年正值全国丰收,大部分地区余粮甚丰,中国政府仅在3-6月间就向俄国紧急调运粮食2亿3千万斤,极大缓解了俄国国内的粮食危机。

    4月11日,中国外长梁启超分别约见英美两国驻华大使,严正表明了力挺苏共的立场,以经济手段对两国施加压力,敦促其放弃支持俄国fan政府武装。石铮还指示驻扎在黑龙江边境的第三集团军进入二级战备,随时准备应邀入俄,协助红军作战。

    在中国的鼎力相助下,俄国内战从1918年5月开始到9月份结束,只经历了短短四个多月就彻底打垮了以邓尼金等人为首的反动武装,而经受了战火洗礼的苏维埃政权则日益巩固。

    十月的北京,迎来了第一位踏上中国土地的外国元首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俄共(布)中央总书记列宁。这一天的西直门火车站上,彩旗飘舞,鼓乐喧天,无数群众夹道欢迎苏俄政府代表团。这是一个颇为壮观的代表团,随同列宁出行的代表团成员有民族人民委员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对外贸易人民委员克拉辛、中央书记处书记莫洛托夫和国家银行董事长舍印曼等十几位党政要员,几乎可以就地组成一个小苏维埃政府了。

    列宁走下专列,踏上鲜亮的红地毯。等候在车门前的是中国国务院总理秦长风,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迎上。两双大手紧紧相握,伴随着"咔嚓咔嚓"连续不断的快门声,足有一分多钟。

    秦长风满面红光,眼中闪烁着火一样的热情:"列宁同志,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中国人民更希望以共产主义同志的身份,欢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到来。"列宁心潮起伏,手上用力摇晃着:"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中国同志!"

    两人并肩走上检阅台,在中苏国歌声中,列宁踏着节奏鲜明的步伐走过三军仪仗队。371名体格健壮的中国士兵个头和表情几乎完全一样,穿着笔挺的军礼服,371双黑亮眼睛,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行进中的列宁,跟随他的步伐慢慢转动。密集的行列中,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中南海怀仁堂,中国共和党政治局全体成员列队迎接苏共代表团,陆少阳亲自到大门口迎候列宁。双方分宾主坐定,正式举行会谈,陪座的中方代表是秦长风和万季青。万季青原来是陆少阳的秘书,此时已身为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了。俄方代表则有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座。

    在热烈的气氛中,列宁首先发言,阐述了在新形势下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应以条约形式固定下来的意见。他认为,条约的内容应是密切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的合作,以共同制止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及勾结其他势力变相侵略。陆少阳同意这一意见,并谈了签订条约具体内容,即同盟条约问题、中东铁路(北满铁路)问题、贸易及贸易协定问题、借款问题、航运合作问题等。

    陆少阳指出:中苏条约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睦邻友好条约,把条约的重点放在两大共产主义国家结成战略同盟的高度上。在充分互信的基础上,对急需处理的问题可以边做边谈,甚至先做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