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 差点进了黑煤窑

    经过这么一个插曲,陈兴华和周建国两人赶到农业银行时已经11点多,银行的人快下班吃中饭了。

    “要下班了,下午2点再来吧。”坐在里面的办事员看到两人这个时间点来办业务,一脸的不耐烦。

    “原来是找李主任啊,稍等下。”当陈兴华将那个小纸条交给办事员时,他脸色一下子变得亲热起来,随即赶忙跑进旁边的办公室,接着又把两人叫了进去。果然是熟人好办事,不到半个小时陈兴华就签了贷款合同,也顺利的拿到了8000块钱。

    拿着厚厚的还散发着油墨香的钞票,陈兴华恍若隔世,前几天自己还是一文不名的中学生,现在已经是手握一万多的人了。

    不由感叹世事变化,如果不是重生,如果不是知道一些信息,自己何来勇气拿出这么多的钱来创业,可能就还是和前世一样,乖乖的做个安分守己的中学生吧。

    周建国接过钱,数了又数一起放入黑皮包,他感觉像是抱着一个烫手的山芋,不单是自己的包里从来没有装过如此多的钱,更重要的是这些钱就要拿去换成不会说话的铁疙瘩了,真有些舍不得。

    已经到饭点了,从银行出来,两个人在街边的小饭店匆匆吃了一碗面条。

    不是说陈兴华舍不得吃一顿好的,其实现在两人吃什么都一样,守着一万多块钱,现在不管什么东西到了嘴里都品不出什么味道。

    ......

    “去阳市。”

    江省阳市有省里最大的机械厂,陈兴华要买的砖机就是这里生产的。

    计划经济时代,领导安排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后统一调配,不存在担心销售的问题。现在开放了,企业要跟市场要效益,生产什么都要根据市场需要来。

    在过去陈兴华他们要是想见到机械厂的领导那是不可能的,没有条子门卫都不正眼看你。

    陈兴华、周建国两人到了机械厂,门卫大爷听说他们是要买机器,立刻热情的介绍说,工厂门口斜对面就有一个厂里设的销售门市部,那里有技术人员会帮忙介绍机器,什么型号都有,看架势不是要看门的话,绝对会带他们过去。

    从机械厂门口向前走几分钟,果然看到一个门市部。

    “买砖机啊?”一进门就有技术人员专人陪同介绍,两人选了一台机器,大概日产砖坯万块左右,价格1万元。

    本来陈兴华还想看看日产块砖坯的型号,可以买两台同时生产,但一想到机器多了肯定维护什么的成本都上去了,不如买一台省心,等有钱了再买第二台。

    确定好型号,陈兴华和门市部签了合同交了钱,约定2天后工厂负责派人送货上门并安装调试。

    摸着又变得瘪瘪的皮包,周建国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路上别看他云淡风轻,心里压力大着呢,现在机器买好尘埃落定,就等开机生产了。

    机械厂的技术人员建议他们可以开始招工,最好是有一个会烧砖窑的师傅,附近有个用工市场,可以去那里看看。

    用工和烧砖师傅,都是少不了的。

    陈兴华和周建国商量后,两人决定先去当地的用工市场看看,要是运气好的话找到一个烧砖师傅就好了。

    ......

    阳市不但有机械厂,也盛产煤炭,煤炭质量冠绝夏国西北,不但有国营大煤矿,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小煤窑。

    因为不知道用工市场怎么走,两人打算找一个人力三轮车带他们过去。

    沿着马路边漫无目的向前走着,不久两人就看到一辆人力三轮车,于是远远的打招呼。

    “知道用工市场吗?”

    “2块钱。”人力车一听是外地人来招工,热情招呼说刚从哪儿过来,2块钱一趟。

    虽然有点贵,但为了节约时间,两人还是上了车。一路上三轮车夫不挺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七绕八绕后在一个挂着“xx招工”牌子的房子前停下,对两人说具体需要什么可以和坐在里面的人说,收了钱就走了。

    这是一间简单的办公室,只有一张办公桌,几张椅子,里面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

    一见三轮车带人进来,中年妇女很是热情,先招待两人坐下,为两人倒水喝,听说两人是从外地来找烧砖师傅的,就说算是来对地方了。他们正好有个砖窑师傅带的徒弟已经出师了,但就是没有地方去正发愁呢。又问两人砖窑大不大,能给师傅开多少工资?

    “工资好说,可以根据师傅的水平来。”陈兴华连忙应承。

    “师傅在哪儿?”周建国见事情这么快就有了眉目,也想尽快谈好两个人就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