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1章 尼姑庵


    中年书生像说书人一般做了个手势,喝完杯中茶,才继续道:”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陈文龙之女,许汉青之妻,那就更是奇女子了。听说她不但容貌出众,而且武功高强,自幼就喜欢舞枪弄刀,剑术尤其高明,擅使一对雌雄双剑,舞起来是水泼不入。而且她会轻功,有穿花贯风之术。她还喜欢女扮男装。

    更奇的是,她从小并非在陈文龙身边长大,而是山客抚养成人,更拜那三十六洞洞主蓝太君为义母。因此国朝南下之时,许汗青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而他夫人去山客中招兵也是一呼百应。

    这是朝廷最为忌惮之处。“

    说到这里,中年书生忽然压低了声音:”我刚才说走了嘴,干脆就全告诉你们吧。听说,她这次已招了二十四洞山客来援助那陈大举。你们可别到处乱传。这可是只讲给你们听的。“

    道一听到最后,不由心头一喜。许夫人来援助陈大举,那么找到陈大举,必定就可以找到许夫人。

    只听那商人说:”怎么会外传呢?张先生不愧是漳州万事通。在下佩服得紧。“

    道一也拱手道:”先生放心,在下一向守口如瓶。“

    中年书生却白了他一眼:”你这人到底是不是和尚?长得倒不错,说起话来怎么和俗人一样?“

    道一心里一惊,意识到自己的谈吐确是不像和尚,连忙说:”啊呀,小僧刚入佛门,施主莫怪。“

    几个茶客一同大笑。中年书生问:”小和尚,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在何处出家?“

    道一说:”小僧一直在各地流浪,年前才在戴云寺归依佛祖。“

    ”戴云寺,戴云寺,“中年书生想了想说:”啊,就是泉州北面那个戴云山上的。那你跑到这里来作甚?这兵荒马乱的。“

    对于这个问题,道一在路上早已想好。他未进漳州地界,就打听好漳州哪里有佛寺。刚才听中年书生说官军在漳浦进攻陈大举,便说道:”小僧奉主持之命去漳州白云寺传封口信。“

    中年书生摇摇头:”你不知道白云寺在何处?方才我说朝廷五万大军把漳浦围得水泄不通。那白云寺就在漳浦,你未必过得去呀。“

    ”啊呀,那可如何是好?“道一故作惊讶。

    中年书生想了想说:”他先往南去试一试。军爷见你是和尚,说不定就让你过去了。“

    ”倘若过不去呢?“道一说,”望先生指点。小僧在此谢过了。“

    中年书生道:”实在不行,你不妨去雇条船从海上过去。在漳浦海边上岸,或许就绕过去了。就不知你身上盘缠够否。“

    ”雇船要多少钱?“道一问。

    ”这我也不知,你自己去问船家吧。“

    道一再次谢过中年书生,便离开茶档。他绕着漳州城城墙走,遇到一条向南的大路,问清楚此路通向漳浦,就上了路。没走几里便是一条河。桥上有官军把守,过桥的人要出示腰牌或文书才让过。

    道一问路人得知,南边有很多官军,过桥的人要有漳州府总管发下的行文。

    他不想回漳州城里再去弄什么行文,看河面不宽,就沿河向上游走,来到一僻静处,整好衣衫,运起轻功,从河面上直掠过去。过河后,再回到大路上继续南行。

    南下的官道上随处可见官军。路两边的山丘植被茂盛,不时出现大大小小的营寨,旗帜飘扬,各种服装的官军队伍进进出出。有的队伍盔甲鲜明,士兵气色饱满,有的衣衫破旧,什么式样的都有,如同临时拉来的市人农夫,还有的光着画满蛇纹的上身,象野人一样。

    道一在路边缓缓而行。或许官军看他是和尚,虽然身上带着剑,也没来盘问。

    走了一个多时辰,他看到前面树林间有一座破旧的小庙,四周无人,倒十分僻静。

    道一注意到小庙前面的空地上竖着一块大木牌,过去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

    道一暗吃一惊,贾似道可是故宋权臣,当道三十余年,把个朝廷弄得江河日下,纵有前线将领百般努力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终于被革职流放岭南,听说死于途中。在杭州儒生聚会上,叶李痛骂的正是贾似道。难道他竟然是在此被人诛杀?

    道一好奇心立盛,信步走到庙前,抬头一看,匾额上写着”木棉庵“三个字。原来是座尼姑庵。道一从未进过尼姑庵,也不知道身为和尚,进尼姑庵是否失礼。

    正在踌躇之际,却隐约听到庵内传来响声,再凝神细听,竟似呼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