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八章 分步走

    箭矢,是最简单的,三四十公分长,没有平衡尾羽。全仗弩弓暴力射出,按照实测,七十米内杀伤力颇为惊人。

    最难的,就是弩弓的整体设计。

    秦蒙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大体样式,告知侯超几个匠人,让他们自己琢磨怎么弄。秦蒙相信,只要不是幻想中的东西,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给够了足够的酬劳,中原人向来是想破脑袋,也会完成的。

    重赏之下,必有奇迹。

    秦蒙给侯超几个能工巧匠,开出了十两白银的奖励措施。

    只要能把秦蒙设想的连弩打造出来,符合预期效果。每个工匠,十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五家十口之家的农户,风调雨顺,太太平平辛劳一年,才能有的结余啊!

    侯超几个人,立马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到研发当中。

    干几天等于拖家带口干几年的,谁特么不红眼啊?

    啥叫累?啥叫休息?如果吃喝拉撒能省略掉的话,连这几样都不想做了。

    秦蒙知道,他预想的连弩,一定能制作出来。因为他后世在走近科学中看到的,仿制连弩的人,就是没有依靠任何高科技设备,完全按照古代工艺环境搞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需要时间的。

    把侯超抽调出来,秦蒙就得看着打造陌刀和战刀那里的事情。

    陌刀和战刀的打造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了,只要原料充足,速度慢点,但成品却是不成问题。

    秦蒙深刻理解到了,什么是举国之力了。

    别看他这一个铁匠队,每天打造出来的东西都是十这个数字以内。所耗费的钱粮,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铁砂,需要运输,煤炭,需要运输。

    生产力低下,从业人员消耗体力巨大,每天的膳食。必须要有肉食结构,不然,根本就没那个力气。

    一笔笔算下来,就算是把武威郡的整个税收都砸到铁匠队里,也不够啊。

    更何况,手下的部众,尤其是健字二营。不像铁匠队还能创造点产值填补填补费用,他们是战备力量,什么都不能做,养活起来,更是花钱如流水。

    杨林那里拨付的,是常规军队养护费用,根健字营的养护费用,相差足有三倍之巨。

    秦蒙固然能厚着脸皮多要点,而且从黄昆那里再来点潜规则捞点,可还是有些入不敷出。

    这边,秦蒙忙得脚打后脑勺。

    另外一边,关向这些人搞出来的事情,也源源不断报到秦蒙那里。

    关向一路,出武威西城,找到武威豪强唐家,借十万斤粮食,唐家不允,并放言要往上告。

    结果,关向马上差人调查唐家有无私纳人丁事情。

    不出一日,关向查出唐家私纳人丁十余户,目前已经扣押唐家家主,拟报秦蒙处,准备以私纳人口,与国争利的罪名收拾他。

    秦蒙想了一下,给关向了批示。

    先以偷税漏税名义惩处,令其补缴惩罚性税余,然后商量借粮,若是还执迷不悟。就以私纳人口罪名惩处。

    李应那边,做得更出格,借筹粮之名,找上了跟李家不对付的陆家,一言不合,扣押了陆家主事的几个人,封了陆家的田地和商铺,拟报秦蒙,以官家名义,拍卖陆家私产,以证武威府衙打击豪强之决心。

    对李应的作为,秦蒙是非常慎重的。

    秦蒙知道,如此强力推行摊派,必然会出现野蛮暴力行为。也会有公报私仇的事情出现。

    但人性之劣,就是这样让人无奈。要是好生说着就能让人俯首帖耳,那干脆弄百十来个能说会道的,不就什么都解决了么?

    要想办成事情,就得放纵一定的强硬手段,秦蒙一下子镇住李冕,也是用的这招。

    关键是,不能把强硬手段当成是万能的,一味强调强硬手段,搞不好,会引发骚乱,那对才经战乱的武威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念及此,秦蒙专门把外派的关向几人召回,先肯定了他们的所作所为。

    然后,秦蒙特别强调,对待豪强,要恩威并济,就以李应的行为来说,太过用强,引发骚乱就不好了。

    用强,是必须的,但一定要控制得当,而且,是有理有据合法的。

    筹粮,是目前武威度过难关唯一的途径,因此,武威官员由此展开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为国为民的。

    但是,地方豪强,也是大隋子民,不能像对突厥人那样,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

    秦蒙给划出了三步走的策略,首先,就是好生言语商量借粮,不借,那就进行下一步,彻查私纳人丁事情。

    查明私纳人丁,先处以税收惩罚性罚款,再商量借粮。

    走了这两步,对方依旧强硬,那就采取最后的手段,直接打压,不择手段!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read_app2("乱隋唐");</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