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0章 要人

    周嘉暄知道九宁爱热闹,今天留下必有缘故,但怎么问都问不出来,只得叮嘱她不要随便出城。

    九宁站在回廊尽头朝周嘉暄挥手:“阿兄,我都晓得,你放心去比赛吧。”

    虽然周嘉暄明显不想和长兄相争,每天消极敷衍,但他身为周家子弟,必须出席最后的比试。

    周嘉暄留下饮墨在家看家——其实主要是为了看住九宁,这才跟着十一郎几人一起离开。

    等其他人离开,九宁回头吩咐衔蝉:“预备烫酒。”衔蝉疑惑:“县主要吃酒么?”

    九宁笑着摇摇头:“给客人预备的。”

    衔蝉更糊涂了,今天所有人都出城去了,哪来的客人?

    九宁转身往回走,“不要甜酒,去酒窖找几坛好酒。”

    她话音刚落,一道人影从垂花门后跑了进来,手里捧了张帖子,站在廊下回禀说上次来的胡人再度登门拜访。

    衔蝉呆了一呆。

    等怀朗步入长廊的时候,烫酒的壶中汤水早已滚沸,几枚鲜嫩的青梅子浸在琥珀色酒液中,溢出一丝丝酸香。又因为这一股新鲜而隐约的酸香,更衬得酒香浓烈。

    “县主怎么知道我来了?”

    怀朗大笑,朝穿一身翻领锦袍、端坐在杏花影里的九宁行礼,落座,急不可耐地端起一杯美酒,先闻酒香,然后一口饮尽,连喝三杯后才开始细细品尝。

    九宁也饮了两杯,含笑说:“我猜的。”

    她望着手中空了的琉璃酒杯,想起上次分别时周嘉行递来的那几枝腊梅。

    那天是他的生辰。

    她只随手送他几枝梅花。

    侍婢跪在一边帮九宁添酒。

    澄澈酒液慢慢注满酒杯,细微水声唤醒沉思中的九宁。

    她回过神,端起琉璃杯,问:“二哥最近在忙什么?”

    怀朗垂眸,含含糊糊答一句:“还是和以前一样。”

    九宁也不多问。

    在擎着腊梅枝目送周嘉行策马走下山道的那一刻,她已经彻底打消劝二哥回周家的念头。囊锥露颖,二哥迟早会崭露头角,他回不回周家,已经不重要了。

    “县主上次托郞主打听的东西,已经有眉目了。”

    怀朗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牛皮纸,转交给旁边的侍女。

    “这是县主要的种苗,拢共有一万余株,还有茶种三千株,果苗五千株,不日就会送抵青竹县。还有几千株果苗是从苏州、扬州、广州一带鼓捣来的,以前没人在襄州种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养得活,是郞主送给县主种着玩的。随船的匠工二十人以前是专门伺候果苗的。”

    九宁接过牛皮纸细看,上面的字端端正正,纵横工整,是周嘉行的笔迹。

    很难想象,从没上过学的周嘉行竟然能把汉字写得这么端雅丰润。

    他那人很谨慎,连字体都这么劲秀流畅,好看得普通,不透露一点笔迹主人的心胸城府。

    九宁掩上牛皮纸,“这些果苗要多少船才能装完?”

    怀朗道:“县主不用愁这个,郞主都交代好了,船从鄂州走,最快只需要十天就能到青竹县。”

    青竹县原本是襄州的地盘,也是小皇帝随手指给九宁的封地之一,上一回李元宗和义子阿史那勃格就是在青竹县被抓的。

    周都督拿下青竹县后,把这一块地划给九宁,随她怎么折腾。她已经把第一批愿意种地的老佃户送去青竹县,然后写信和周嘉行商量种甘蔗和开荒的事,周嘉行很快派人传回口信说会帮她留意好的树种。

    九宁沉吟了片刻,“我记得青竹县和鄂州、江州之间的水路要经过好几道关卡。”

    怀朗脸上扬起几丝得意的笑容,点点头道:“不错,世道太乱,这几地水路不通,每过一道关卡必须上缴重税,到一个渡口就刮一层皮。不过现在鄂州已经换了主人,襄州刺史也不在了,郞主有办法把所有种苗送到青竹县。”

    九宁研究过水路,江州这边的关卡不成问题,青竹县和襄州那边也可以应付,但鄂州就不在周都督可以控制的范围了,她之前考虑过改走一段陆路,虽然费时,但更安全,没想到周嘉行已经把水路的关卡打通。

    只是一时方便也没什么……如果是彻底打通,以后川、楚、湘重新恢复商贸来往,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无疑是鄂州的新主人。

    袁家这次虽然胜了,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将鄂州拱手让人。据说新主人已经从朝廷那里讨来任命,小皇帝顺水推舟,册封他为新任节度使。周刺史和周都督对小皇帝的敕旨反应不一。

    小皇帝明显想趁鄂州不稳时挑拨几州势力混战,所以故意封鄂州新主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周都督按兵不动,周刺史却有点动摇,最近幕僚们为这事吵得面红耳赤的。

    “对了!”

    怀朗美滋滋喝着酒,忽然拍一下脑袋:“听说县主府上要和鄂州薛家议亲?”

    九宁挑眉,“怎么,这消息传到鄂州去了?”

    周嘉言确实想娶薛家娘子,周百药连聘书都准备好了。

    怀朗抚掌笑道:“薛家快败了,县主的兄长若是想娶门当户对的娘子,怕是得另寻一家。”

    九宁心中一动。

    “这话怎么说?”

    怀朗似乎也只知道个大概,举着酒杯回想了一下,道:“前不久袁家查出薛家这些年背地里做了不少恶事,而且还是藏在鄂州的奸细,放话以后鄂州再无薛家,鄂州已经传遍了。”

    难道是自己那封信送到袁家手上了,所以袁家要除掉背叛他们的薛家?

    九宁唇角轻翘。

    虽然不是自己亲自动的手,但知道薛家要倒霉,感觉也不赖。

    怀朗虽然好酒,但绝不会在九宁面前吃得酩酊大醉,事情谈完后,说了会儿闲话,带着九宁送他的几壶美酒告辞出去。

    九宁把写给周嘉行的信交给他,迟疑了几下,没有交代其他事情,示意仆从送他出门。

    错过就是错过了,没有补送礼物的必要。

    大不了明年多送一份。

    ……

    傍晚,营地那边的比试结果出来,负责传话的小僮仆一口气跑进蓬莱阁,“胜了,胜了的是三郎!”

    九宁猛地站起来,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三哥?”

    三哥从头到尾根本没认真练过兵,他那五十人是随便拼凑的,周嘉言挑的新兵个个身强力壮,三哥挑的全是骨瘦如柴的细竹竿。

    最后赢的人竟然是三哥!

    且不说周嘉暄无意比试,就算他真的有赢的实力,也不会真的赢周嘉言,一定会给长兄留一点颜面。

    今天所有豪族世家都在场啊!

    周嘉暄赢了周嘉言,不就代表他要取代长兄吗?

    九宁穿上木屐,匆匆出了蓬莱阁。

    刚走到正院,就听到遥遥传来一阵吵嚷声,其中夹杂着周嘉言饱含怨怒的咆哮。

    九宁加快脚步,穿过回廊,远远看到一堆黑压压的人头。

    周家子弟聚集在大门前,林立如堵。

    大郎周嘉言和三郎周嘉暄站在最中间,两人似乎起了争执,旁边几个年长郎君拉着周嘉言小声解劝,其他人站在一边看热闹。

    周嘉言越怒不可遏,少年郎们越要添油加火。

    这时,门口一阵骚动,周都督和周刺史面色阴沉,一前一后走进门。

    幕僚们簇拥在前后,一边走一边小声议论着什么。

    起哄的少年郎们立刻作鸟兽散。周嘉言和周嘉暄也被各自的仆从拉开了。

    看情形,不止年轻的少年郎们为了比试的事爆发冲突,长辈们那头也有些意见不一。

    九宁没有迎上去,准备站在角落里等众人散了再去找周嘉暄,不料周都督的亲随直接朝蓬莱阁的方向走去,看到立在回廊里的她,怔了一下,走了过来,道:“县主,都督让您去正厅。”

    “去正厅?”

    亲随叹口气,点点头,压低声音说:“无论谁来请您,您只管安坐,一切有都督。”

    听他话中有话,九宁往门口看去。

    正和周刺史低声交谈的周都督察觉到她的目光,朝她咧嘴笑了笑,摆摆手,示意一切无事。

    一行人转身往周刺史的书房去了。

    周都督看起来漫不经心,他身边的幕僚却表情有异。

    九宁往周都督的院子走去,问传话的亲随:“出了什么事?是不是和我有关?”

    刚才周刺史往她这边看了一眼,眼神古怪。

    周都督交代过不必瞒着九宁,亲随如实道:“刚才比试的时候,山南东道节度使派人送来盟书,当着各地豪族的面,说要和咱们家结盟。”

    九宁面露疑惑。

    小皇帝想要新上任的节度使和潭州、金州、江州的地方势力内斗,如今节度使却送来盟书,要和周家结盟,这应该是好事才对呀?

    亲随说话的声音愈发低沉,“使君赞成结盟……不过都督坚决反对。”

    九宁问:“阿翁为什么不答应?”

    亲随抬起眼帘,目光飞快在九宁脸上掠过,又赶紧低下头去。

    九宁脚步微微一顿,心里突然隐隐有了一种预感。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她走进周都督的院子,脸上神情如常,问:“节度使是不是提出了什么阿翁不能接受的条件?”

    亲随猛然拔高嗓音,愤愤道:“节度使提出要县主去鄂州,都督自然不肯答应,已经拒绝他们了。”

    九宁发了一会儿呆,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她确实天生丽质,但中原第一美人的名声是十四岁以后传出去的,在那之前大部分人只听说过她,并没见过她本人。现在的她年纪不大,薛家父子这会儿都还没打她的主意,这节度使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这时,亲随继续道:“……虽说他们只是想让县主去住两年,保证会善待县主,但都督还是不放心。”

    九宁嘴角抽了抽。

    好吧……原来对方只是想让她去鄂州当人质,而不是看中她的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