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七章 残酷的高考


    这个时代的厕所都是旱厕,一到夏天蚊蝇乱飞,大号里还有不少蛆,杨兴武上了个小号就回了班里。

    回到教室的同学们看到杨兴武纷纷问询。

    “兴武,你咋样了?”

    “没事吧!看你一个月没回来,大伙儿都担心坏了!”

    “就是就是!”

    “没啥事儿,就是有点饿虚脱了,现在好了家里的麦子下来了,考试就不用担心了!”

    听到这话,一众同学这才放心下来。

    杨兴武看着空荡荡的教室问道:

    “咱们班咋少了这么多人?”

    “预考没过的都回家了,等咱们考完试再拍毕业照!”

    “预考分数线多少?”

    “文科320,理科350!”

    听到这话杨兴武虽然这个成绩不高,但是许多人依旧考不到。

    这个时代的高考很残酷,预考不过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复读,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有的不少人选择复读,人数还不少。

    自恢复高考后,那些老三届学员年龄层次不齐。

    有的还是少年天才,譬如海子。

    有的却是人到中年,孩子好几个。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高考考生的大量增加,高考成为一项巨大的负担,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先是考试年龄先是限制了25周岁以下和未婚两个条件。

    之后眼看人还是多了不少,随后又开了启预考,只有过线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预考没过的人,想要参加高考,只能明年再战,年龄还不能超过25且保持未婚!

    他们这一届,一共七个班,四百多人,文科不足百人,剩下的理科生!

    有人说八十年代是诗歌与气功的年代。

    其实数理化也很火,尤其一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再借着陈景润冲击哥德巴赫猜想,荣获国家一等奖之后,这股东风瞬间就吹遍了全国。

    受到这个思想冲击,原主也是一头扎进了理科领域。

    在杨兴武看来,原主属于努力型选手,天赋实属一般。

    这种努力放在文科上成绩会比他现在的理科好上不少。

    文科的大题你不会随便写点似是而非的东西,老师还能酌情给上几分。

    但理科不一样,不会那是真不会,判卷子都是先看答案,再看过程。

    上去胡写一堆,一看答案不对,再一看过程胡编乱造,这还给啥分?

    一个大零蛋就出来了。

    原主的选择很形象的代表了大众。

    杨兴武有心嘲笑原主,忽然一想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身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没人指点,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些年,一事无成,这才靠着刷题,成了一个小镇做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