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七章

    第九十七章

    王夫人虽与王子腾乃是兄妹,但那层亲缘关系到底还不够深,所以王夫人才费尽了心思想要与王子腾一家牢牢绑在一处。如此,她才有所依仗。而元春的将来,必然也更为光明。

    可谁知晓……前些日子还好好的,突然间元春便病了呢?

    元春这一病,必然恩宠不在!

    而当恩宠不在时……

    王夫人心底一阵发寒。

    到那时,兄长王子腾未必还瞧得上他们。

    而她对外的风光必然也会遭到削减。

    那钱财便更不必说了……自然也不会再有人往她手中送钱了。

    于王夫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折磨了。

    “你说什么?”贾母变了调的声音,陡然将王夫人从自己的惊惧中拉扯了出来。

    王夫人抿紧了唇,没有再重复。

    但贾母却无法将之视为幻听。

    贾母攥紧了宝玉的手,脑子仿佛被一双手拉扯着,散发出尖锐的疼痛感。

    一边是眼瞧着要不成的宝玉,一边是入了深宫承载贾府兴荣的荣妃。

    “明明前些日子还是好的……”贾母的唇抖了抖,面色发白。若是宝玉不曾出事,她此时兴许尚可冷静。但荣国府已经风平浪静太久了,渐渐地,贾母变得无法承受这样的冲击了。

    此时王夫人与贾母几乎不约而同地门口扫去。

    他们望见了门口站着的黛玉。

    于是刹那心底平静了。

    王夫人深信,哪怕没有了兄长王子腾的助力,但只要有和珅在,那她便能一挽颓势。和珅越是喜欢黛玉,对他们荣国府来说,便更为有力。

    贾母此时想的也差不离。

    幸好,幸好她还有玉儿……

    可,可宝玉又该怎么办?

    贾母想起了和珅往日的种种手段。

    他不是极有本事吗?他不是什么稀罕东西都能弄到吗?

    “玉儿。”

    黛玉骤然听见贾母唤自己的声音,她微微惊愕地抬头看去。

    便见贾母双眼噙泪地看着她。

    宝玉这样一病,外祖母看上去都无端苍老了许多。

    “玉儿,你来。”贾母又唤。

    黛玉自然不好推拒。

    两旁的丫鬟为她让出路来,鸳鸯甚至伸手扶了她一把,可谓是举止体贴、无微不至了。

    “玉儿代你表兄,问一问和侍郎,可有这救病的药……”贾母说罢,眼泪流了下来,“玉儿,可好?”

    都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了,这是吃准了她不会拒绝。

    宝玉死活原与她无关的,可外祖母已然开了口,想来问上一声也不算什么大事……黛玉便点头应了。

    贾母抬手为黛玉理了理鬓边的发,慈和地道:“便要辛苦玉儿了。”

    贾母越是这样,黛玉便越不好再在这里留下去。

    黛玉道:“便请二舅母传个信儿去侍郎府吧。”

    得了黛玉的话,王夫人当即点了头。

    王夫人知晓,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之所以能远胜邢夫人,并非是因为她如何八面玲珑。毕竟比较起这点,她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

    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个好儿子,有个好哥哥。

    若没了宝玉,又没了元春……

    王夫人心都揪紧了。

    她不再耽搁,速速起身吩咐人去传信。

    她迫切地想问和珅,元春在宫中究竟出了何事,却又不敢写进信儿里去,怕被旁人知晓。

    王夫人的心焦、忐忑,黛玉是不知晓的。

    她给了话以后,也就没再多留了。

    黛玉从前身子也不好,而她更是目睹了母亲从缠绵病榻到过世……如今再见这样的场景,难免觉得心头沉甸甸的,仿佛多待上一会儿,都觉得压抑。

    回到潇湘馆后。

    雪雁忙让黛玉沐了浴,道:“去去霉气。”

    紫鹃忙拍了她一下,道:“莫让这话传进老太太耳朵里去了。”

    雪雁吐吐舌头:“咱们姑娘本就体弱,可不能过了那病气。”不过说完这句话后,雪雁倒是没再说其它的了。她是不怕让贾母听见的,她就恨不得让他们都听见才好呢。但她却要为自家姑娘考量。

    她是姑娘带来的丫头,可不能让人借着她,来指责姑娘没规矩!

    黛玉沐浴过后,便换了身衣裳,拢着毯子便睡下了。

    她盯着床帐,发了会儿呆,手不自觉地摸着身下的衣裳。

    “这料子摸着倒是软……”

    “姑娘忘了么?这是前些日子侍郎府送来的,说是今年贡品里头匀了两匹来的。”

    黛玉低低地应了一声,翻了个身。

    这头正议论着侍郎府。

    而侍郎府里头,和珅也见到了王夫人令人传来的信儿。

    元春病重的事,他自然知晓。

    宝玉病危,倒是令他有些惊讶。算来,还不到时候才是。

    和珅当然知晓此次病危,宝玉并不会出事。

    但他乐得去做个雪中送炭的人,好叫荣国府将他捧到头顶,恨不能跪地拜谢他才好。

    “取纸笔。”

    身边的丫鬟应了一声,忙去准备了。

    也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和珅就写了个方子出来。

    “拿去。”和珅将那方子交给丫鬟:“抓了药熬制成药丸。”

    丫鬟也不意外。

    毕竟从前和珅为了调理和琳的身体,就没少在府中制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