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5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下)


    林威面无表情看着骆养性,内心冷哼,老子信了你的话就是傻子。

    骆养性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淡淡笑着道,“见心斋是嘉靖皇帝所建,有什么目的其实看名字就知道,是皇帝鉴证大臣是否忠心的地方,嘉靖皇帝一生做这种事多的去了,一点不新鲜。

    来青轩是万历皇帝祭拜皇陵归途,跑到香山透气,看风景优美的题词,也没什么特别意思。

    正德年间太监于经初建碧云寺,那是他籍籍无名,为了与武宗内廷八虎争声望,让他的名字出现在民间。

    香山工建很多,均师出有名,笼络佛心道心乃历代皇家必为之事,奴婢们来做,皇帝坐享其成,当然不会阻止,没有你想象中的复杂。”

    林威不置可否,嘴角一撇问道,“刚才说大明朝曾经有我这么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骆养性这次笑的很得意,“别人不知道他为何身死,我们暗卫很清楚,你应该会去问问林耀。四威与大英雄于谦很像,一腔热血,不惧任何流言,敢作敢当,意志坚定,没人认为他不是英雄,但结局也注定了。”

    林威哈哈乐了,指着自己的心口问道,“我?于谦?于忠肃?哈哈哈~原来如此,敢情你们认为我像于谦一样无法说服,等我撞南墙呢?哈哈哈~”

    骆养性皱眉看着大乐的林威,完全没想到,这小子不仅没有一点危机感,好像还很乐意做个于谦,不由得冷冷呵斥,

    “你得意什么?正统六年是一个特别年份,当时大同镇属地包含如今的漠南地区,但孤立在塞外,山西巡抚于谦为了增加税额,彰显自己的治理功绩,把边将、边兵开垦的田地不由分说全部收为官家屯田。

    他赢了,他也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他把边镇武勋的底气全抽走了,以致宣府、大同、山西、延绥边将边兵闹饷罢操,大同镇边军怨气冲天、直接抛弃漠南。

    当时塞王的护卫还是边镇主要战力,晋藩、代藩、肃藩、秦藩等塞王放弃护卫饷银,导致千里边防形同虚设。

    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他是士大夫的英雄,是朱明朝廷的英雄,但他也是边将边军的仇人,八年后也先长驱直入,边镇不堪一击,根源正是由于他自废四镇武力,边兵厌战弃战所致。

    你会听士大夫说宣大武事败坏的原因吗?那是他们不敢提,宣大曾经直面鞑靼兵锋,首代英国公张辅在宣大练军十年,有京师最强大的右翼战力,是制衡京营的唯一武力,被他们一句话就废了,大明朝从此再没有武力制衡京营,以至后来的皇帝不得不荒废京营。

    更大的影响还在以后,京师保卫战,于谦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运河各府的运粮军奔赴顺天府,京城是守住了,但太祖成祖为朱明留下的百万大军彻底失去互相制衡,直接导致天下武力虚弱。

    英宗说于谦有大功,那是因为英宗得到了于谦没收边军田产的好处,但英宗也不得不杀他,后来再给个英雄名声有什么用,于家已经没了,利用完他的士大夫,能把他复活吗?能让于氏传爵吗?

    在官场眼里,于谦的英雄在于他的胆子,而不在于他的本事,大同镇丢掉大片塞外国土,就是他于谦做的好事,拍拍屁股走了,把责任推给边将,以致将士们离心。

    他的国策稀里糊涂,除了京师保卫战,没一样可叙说的能力,你能挑一件事来夸赞一下吗?他总是抛弃一部分满足大部分,把百姓区分好坏,后患无穷。

    你林威想做于谦?有清流给你摇旗呐喊吗?有百姓因你得到好处吗?你林威做于谦的第一步迈出去,只有皇帝高兴,但皇帝不会夸赞你,迈第二步出去,你林家全部惨死,一个不会留。”

    骆养性说的义正言辞,依旧换来林威一句冷淡坚定的回答,“把天下治理失败归咎于一个人,可真有你的,皇帝天生无情,老子不用你提醒,我只做我自己认为对的事,你们认为不对,那是你们的事。”

    骆养性立刻冷声呛了回来,“半个月前是你的事,现在不行,你稍微出格,皇帝和你都得死。”

    林威两眼一瞪大怒,“骆养性,你真敢说!”

    “老子当然敢,你tm躲到军营不见人,连小小和徐允晴有孕都不知。你若为皇帝巩固皇权,塑造皇家武力,就是让林家、骆家、勋贵都陪你去死,就是逼着大家先下手为强去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