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君臣对话

    紧接着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

    “坐吧,都坐着说。”赵昺指了指亭中的椅子。

    “谢陛下。”陆秀夫等人道。

    真理永远都在火炮的射程之内。如果没有,那就是炮筒太短小了。

    现在,赵昺最缺的就是时间,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去做,恐怕只能跳海一条路了。

    “陆丞相、张将军,我虽年幼,但为大宋,为天下,为华夏。欲操练强军,日后驱除鞑虏扫平蒙元。只是我不懂军略,卿家以为何谓强军?”赵昺边走边问道。

    张世杰连忙拱拱手道:“启禀陛下,我大宋虽然只有一隅之地,然军民尚有数十万众,钱粮尚且充足。只需剔除军中老幼及贪生怕死之徒,再召集天下敢死之士,严加训练,自然能荡平一切。”

    作为宋末三杰的张世杰出身底层军官,对于统兵打仗还是很有章法,对南宋军队的弊端也很有见解。屡立战功一步步身居高位,不愧于名将的称号。但同时,其自身也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赵昺点点头示意张世杰继续说下去。

    “回陛下,臣以为,蒙元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南下已经不可避免。我朝应早做打算。当下应理清军队账目,打造兵器装备,清查士卒数目,补足粮饷。”张世杰继续说道。

    “善,张将军所言深得我心。如今我大宋危机四伏,我等应该同心协力,方能恢复中原。”赵昺看了看陆秀夫问道。

    “臣等铭记陛下教诲!”陆秀夫和张世杰拱手道。

    “两位卿家免礼,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现在又不是朝堂之上,这些个虚礼就免了吧。”

    “来人,上茶水。”

    君臣三人再次围绕着亭中圆桌坐下,宫女们端上些许糕点茶水。赵昺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陆丞相,以你之见,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自然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如当年岳帅的兵马一般。如今我大宋新败,士气失落,朝廷首当恢复士气,以图再战。”

    “陛下,臣以为……”张世杰张张嘴,欲言又止。

    赵昺看着张世杰,站起来对着张世杰拜了一拜,然后问道:“如今我朝形势如此严峻,我所依仗的唯有陆丞相和将军尔。请张将军教我!”

    张世杰赶紧站起来躲开赵昺的一拜,弯身拱手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臣早年从军,幸得先帝厚爱得此高位。臣不才,保护陛下,保卫我大宋是臣的本分。这些年来臣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蒙元虽势大,但臣何惧哉!”

    “臣以为,军队最重要的是能战敢战,武艺精炼。军纪方面倒没那么太重要,打了胜仗,发些赏银,劫掠些许财物女人,反倒是更能提高士气。”张世杰继续说道。

    陆秀夫反驳道:“臣以为不可,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倘如此,我大宋百姓何安?陛下何以收复失地?我朝岳武穆当年正是军纪严明,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方能收复失地,大败金国。臣请陛下三思。”

    “张将军以为汉武帝如何?”赵昺问道。

    “汉武帝北逐匈奴,开拓万里边疆,正是因为霍去病会以战养战。”张世杰回答道。

    陆秀夫和张世杰争论的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赵昺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更认同陆秀夫的观点,可张世杰的话,一时间又觉得无力反驳。

    凭什么!

    凭什么北方游牧民族缺吃少穿的时候就可以南下掳掠!

    凭什么!

    中原王朝闹饥荒,就只能白骨盈野,人相食?

    凭什么!

    中原王朝的皇帝,就不能带领饥民出去劫掠?为何不能带着火炮、提着刀子去外面抢一点粮食,先把肚子填饱了?

    啊,呸~不是抢。

    是去借的,不是特娘的去抢,咱要以德服人嘛!

    安南(越南)水稻一年三熟,领土面积甚至还没有我国的云南大,人口密度也是我国的两倍之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人看扁的国家,却已经超越了东南亚的粮仓巨头泰国,独揽了“全球第二大米仓”的美誉。

    “想我大宋立国之初,太祖时期武德强盛,横扫宇内。禁军强旅,静塞铁骑,那是何等的荣耀!朕虽年幼,然朕意已决,此生志在恢复祖宗荣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请陆丞相,张将军帮我!”赵昺对着二人深深一拜道。

    pS:关于6岁的小皇帝怎么会有成人的见识,原本是打算以太祖托梦的形式来描写,但又觉得托梦过于老套,番茄用的太多了。本文中,只能当一次鸵鸟,把这个问题隐藏。感谢各位书友的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