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6章 笑逐颜开


    唐之魏征,宋之包拯,若是到了圣青,不知道要被砍多少次了。

    圣青朝堂之上的汉族官员,“主子爷”、“奴才”那是绝逼不敢喊的。谁喊谁走,一路走好。

    砍的多了,就怕了,真怕了。

    资格不够怎么办?

    “咱”有办法啊,咱用“大人”也就是“爸爸”代替,比如喊某位八旗贵族“爸爸”。

    嗯,快,叫“爸爸”……

    上行下效,“大人”也就是“爸爸”一词,很快就风靡起来,从京师传向各地府县……到了清末,“大人”一次泛滥成灾了,只要是披上件官衣,都成“大人”了。

    “哦,快让他进来。”赵孟溁说道。

    不一会,李二牛等三人来到赵孟溁跟前。

    “卑职参见赵咨议。”李二牛三人对着赵孟溁行了礼,说道。

    “情况如何?”赵孟溁着急地问道。

    “回赵咨议的话,吴将军率领五万军民已过饶平,正向潮州而来,最多两三日可达。”李二牛回答道。

    “甚好,快随我去见丞相。”赵孟溁道。

    几分钟后,文天祥书房。

    “属下李二牛参见丞相。”李二牛连忙单膝跪地拜道。

    “李校尉,快起来。吴将军那边情况如何?”正在读书的文天祥连忙放下书籍,急切地问道。

    “回丞相,吴将军那边一切安好,已经过了饶平,离潮州城不过四十里地,预计两日便可抵达潮州……”李二牛口干舌燥,声音沙哑。

    “快,给李校尉倒杯温水,慢慢喝,喝完再说。”文天祥看着盔甲衣衫已经湿透的李二牛,关切地说道。

    “请丞相放心,一切都好。吴将军怕丞相担忧,故而令我三人先行一步。把军中情况报与丞相,让丞相安心。”喝了些茶水的李二牛继续说道。

    “好啊!天佑我大宋。定高终于把陈大举所部带回来了。”文天祥长出了一口气,感慨道。

    吴希奭,字定高(1237年—1279年),字定高,号休甫,庐陵人,今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曾任庐陵主簿,湖南招讨使,跟随文天祥转战东南各地,南宋末年着名抗元将领。

    “禀丞相,二十日前,陈大举率领义军意图攻打漳州,在漳州城南四十里与高兴部血战。陈大举浴血奋战,阵斩八百一十级首级,俘获蒙古伤兵一百二十人。激战正酣之时,吴将军率军抵达,蒙古骑兵败溃,吴将军趁势带人追击掩杀,斩首三百一十级。”李二牛把战况详详细细地讲述一遍。

    “好!大举不亏义薄云天!”

    文天祥接连的失利迫切需要一场胜仗提升士气,一战歼敌一千多人绝对属于一场大胜仗。

    故而此时的文天祥显得异常激动。

    ……

    “五万军民两日后便可抵达潮州城,本相也算是完成陛下的嘱托了。赵咨议,你速速组织人手在城墙内外,倚靠城墙搭建临时棚户,用作安置军民之需。记住,此事务必要快。”文天祥对赵孟溁吩咐道。

    “属下领命,属下现在就去。”

    两天时间安置五万人马,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赵孟溁接到军令向文天祥拱拱手,退了出去。

    “来人,传刘子俊、陈子全。”文天祥对着门口当值的护卫说道。

    护卫听到呼声,回应一声,急忙传令而去。

    两刻钟之后,刘子俊、陈子全来到书房。

    “末将刘子俊,参见丞相。”

    “属下陈子全,参见丞相。”

    “刘将军、陈县丞都坐吧。”文天祥指了指椅子说道。

    (历史上陈子全的职务是庐陵县丞,和吴希奭一样都追随在文天祥左右,只不过名气没有吴希奭大,或者说打仗不如吴希奭。)

    “多谢丞相。”俩人行了礼说道。

    “刚才李二牛带来消息,定高那边一切安好。定高和陈大举部共计五万余人预计后日便可抵达潮州。”

    (吴希奭,字定高。)

    “好消息啊,太好了。属下恭喜丞相,贺喜丞相。”俩人连忙站起来贺喜道。

    “本相已经让赵咨议组织民夫于城墙之下紧急搭建临时棚户,以便安置数万人马。时间紧迫,陈县丞你精通民政,一会去找赵咨议,你们一起负责此事。”文天祥道。

    (县丞为县令的副手,县令不在本县的时候由县丞负责一县各种事务。到了宋朝,县丞的身份很尴尬,整日里无所事事,基本上都“忙着”读书、养花之类。)

    “属下遵令,请丞相放心。”陈子全说道。

    “刘将军,你继续派出探马,打探各路消息,若有情况速速报于本相。”文天祥对刘子俊下令道。

    “末将得令,请丞相放心。”刘子俊领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