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6章 水利冲压机


    赵昺从马背上取下水囊喝口水,顺便喘口气。

    道路两侧不远处已经建起了一个个的小村落,百姓们牵着牛忙着在那开垦着荒地。

    而更多的百姓则是靠着人力背着纤绳拉着犁头,纤绳绷紧,深深地勒入肩膀,拉绳的农夫身体左右摇晃,艰难地行走着。

    “唉,生活艰难,大宋百姓何其不易!”目睹这一切的赵昺放下水囊,暗叹一声。

    好在赵昺每月都给百姓们分发一些粮食,平日里再拌上些野菜之类的。

    虽然离温饱还有些距离,但是倒也能过得下去,至少不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在锦衣卫的日夜巡查下,并鼓励百姓告发的情况下,地方官吏倒也不敢漂没。

    没看见,那一个个血淋淋的人头都在那挂着呢。

    警示后人!

    反正被逼的快要跳海了,砍死几个祸害百姓的狗贪官又算多大点事。

    “臣等参见陛下。”得到消息,等候多时的李有钱等人看到赵昺赶来,迎上去行礼道。

    “免礼,情况如何了?”赵昺直奔主题。

    “回陛下,这几日臣已经搭建了数十个高炉,基本上已经竣工。此前招募的两万余名矿工,已经在开采铁矿,只待高炉完工后便可开始炼钢了。”

    赵昺看了一眼临近江边的竖立的高炉,说道:

    “还是不太够啊,李卿要想办法扩大生产,这些产量看似很多,一旦开战,恐怕是不够用的。矿工若是不够就去各地再招募一些吧。”

    “臣遵旨。”李有钱道。

    “冲压机如何了?”

    “回陛下,冲压机并不复杂,只需要砍伐树木,照图打造便可。目前已经造出来了百余套机器,只待选址组装便可。”赵有礼道。

    相对于高技术的高炉,水利机器倒也不难,毕竟已经有千年历史的东西了。

    赵昺给出的图纸,无非就是改进了一些。

    “朕已经让任忠把各地百姓分门别类,会各种手艺的都已经登记造册,愿意来昌江的,随后让苏卿把人带过来,由你们统一分配吧。”

    (苏刘义,字任忠。)

    工匠,便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人才,专业人才。

    搞技术活的,莫说古代,就是后世,那也不是可以轻易传人的。

    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道理大家都懂。

    只有提高了待遇,保证了生活,让这些有绝活的技术人员们衣食无忧,才有可能让这些手艺人把技术拿出来卖给朝廷。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才能持续不断地推进技术的进步。

    这便是专利权。

    “各位卿家,朕知道,你们的手艺一般是不外传的。这也是行业规矩,人之常情,朕不会因此难为尔等。”

    “朕只是想知道,如何才能把你们手里的技术传播出去,比如一个人带动两个人,两个人带动一群人?”

    “诸位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工匠都有你们几位这样的技术,中兴我大宋岂不是水到渠成?”

    “回陛下,我等的手艺一般都是世代相传的,很少有把绝活传给外人,即便传也是传给徒弟之类的。”有在场的匠人大着胆子回答道。

    “朕知道,朕说过不会为难你们。”

    “朕打算建一所大宋皇家科学院,专门培养各类技术匠人,一个带动十个,十个带动百个。诸位想一想,如此以来用不了多久,十年或者二十年?我大宋岂不是有一大批能工巧匠?”

    “昔日,吴越争霸,越王战败。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终于战胜吴国。朕要效仿先贤,积蓄力量,以备北伐。”

    “四位卿家,你等可以放出风声,朕可以用赎买,或者赐予官位的办法,从各种能工巧匠手中获取各种关键技术。”

    “甚至,朕还可以给予专利权。”

    专利权?

    这是何物,众人再次懵逼。

    “敢问陛下,何谓专利权。”几位匠人在一旁问道。

    “这专利权,就比如有人拿出自己的技术,而朝廷使用了他的技术,按照一定年限,每年给予一定的钱粮补偿。”赵昺对众人解释着。

    不能白嫖啊,白嫖的话谁会给你啊。

    当然了更不能抢夺了,那样做了跟蒙元有何区别。

    那还北伐个毛线,不如渡海跑到南洋算了,兴许还能当个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