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1章 丹药满肚子的苏凝清?

    周轶平时胃口不大,今天在夜市里却难得地吃了不少。那盘辣子鸡,熬过了一开始辣得眼眶发红的阶段后,她反而越吃越上瘾了。

    两盘鸡肉,分量扎实,周轶吃的比平常多,但也不到五分之一的量,剩下的基本是他们三个大男人解决的。

    放下筷子后周轶给自己倒了一杯红茶,她晃着杯子,耳朵听着周边人的卜语调调,目光毫无目的地逡巡着,然后在看到斜对面的民族风情店时定了下来。她抿了两口茶润润嗓,放下杯子后看了眼桌上的人,热黑和四马还吃得不亦乐乎。

    丁琎的问话几乎是和周轶起身的动作是同时的:“去哪儿?”

    周轶低头,很随意的口吻:“去对面看看。”

    她并不是在询问,仅仅只是和他说一声,丁琎知道即使他阻止她也不会听的,于是也站了起来。

    姑且当他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吧,周轶知道他要跟着并无不悦,反而是在意料之中。

    她离开位置往摊子外走,热黑和四马要站起来又被丁琎按下:“我来。”

    那家民俗店其实离夜市路口很近,过个马路走个十来米就到了。

    周轶是被店里挂着的卜布尔丝绸吸引的,各种颜色的丝绸在微黄的灯光下不仅不显黯淡,反而鲜艳异常,那些纹案黼黻,神秘又生动,就同她身上的红裙子一样。

    从交河故城回来的路上,热黑极为积极地给她介绍了卜布尔丝绸的历史。这是卜布尔族妇女最喜爱的土产丝绸,用的是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色彩绚丽,图样丰富,最能体现卜族人热情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周轶喜欢到不同的地方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唯有此,她的画笔才能画出不一样的作品。

    那家民俗店很大,周轶进去后才发现店里商品繁多,琳琅满目,并不只卖丝绸,还兼有各种精致的银饰和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周轶刚进店,店主就迎了上来,是个卜族妇女,身上穿着墨绿色的卜布尔丝裙,十分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在看见她身上也穿着卜布尔丝裙后更是主动和她攀谈,给她介绍店里不同的丝绸匹段,甚至那些图纹的寓意,说的比热黑还详细。

    丁琎在她身后不远处站着,中途陈队给他打了个电话,他看了眼还在认真地听店家介绍的周轶,掏出手机出门接通了。

    周轶回头看了下。

    “你们是外地来域城旅游的嘛?”

    店家问周轶,显然是把她和丁琎看作是一伙人了,她也没费时间解释,点了点头。

    店家又笑眯眯地说:“域城欢迎你啊。”

    周轶回之一笑。

    “什么时候到的漠邑撒?”

    周轶想了想:“今天刚到市里。”

    一般游客要么就是直接到漠邑市里,要么就是从古木里尔过来的,因此店家也从没想过周轶是先去的乡下才到的市里。

    “漠邑去了哪儿玩呢嘛?葡萄渠去过呢嘛?”

    周轶摇头。

    “哦豁,那可巧呢嘛,今天是葡萄节,葡萄渠里有活动,你们可以去看看撒,可热闹了。”店家热情地介绍着,像个导游一般,对她这个外地游客非常真诚,明明是个生意人,却不向她推销商品,反而给她推荐当地值得一去的地方。

    “葡萄节?”

    “这个季节呢嘛,葡萄都熟了,大家庆祝一下。”

    周轶听着,想起了昨天艾尼说的话,难怪他说再过两天就能过节,原来指的是这个节日。

    要是在平时,这种当地特色节日周轶一定二话不说就去了,毕竟机会难得,可是现在她并不是自由身,真要去的话还有点麻烦。

    周轶并不觉得丁琎会带她过去。

    “我儿子现在也在那儿撒。”店家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嗯?”

    店家有些骄傲:“他在部队当兵,今天过节呢嘛,葡萄渠里人肯定很多,警察不够用,就向部队借了一些人过去。”

    周轶闻言心头一动,垂下眼睑若有所思。

    陈队给丁琎打了个电话询问一些情况,还问了四马和热黑,他们交换了些信息,还是没能查出VIRUS绑走周轶的原因。

    丁琎挂了电话回到店里,周轶正弯腰看着柜子上摆放的手工艺品,听到他走近的脚步声,她直起腰,拿起手上的一个小玩意儿问:“这是什么?”

    她手上拿着一个似印章一样的木制品,它的形状像个小宝塔,木头上还画着彩色的图纹,底端却又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铁针,仔细一看,那些铁针的排布又是有规则的,罗列着形成了一朵玫瑰花。

    “馕戳子。”丁琎说,“打馕用的。”

    周轶一点就通,立刻就明白了域城馕上的花纹就是用它扎出来的。

    她掂了掂那个馕戳子,看向丁琎:“丁队长,介意送我一个纪念品吗?”

    丁琎现在算是琢磨到了,只要她一喊他队长,那就是有事要他帮忙。

    周轶被绑过来,手机钱包都被搜走了,这事丁琎知道,他不是吝啬的人,一个馕戳子她既然想要,他也不会拒绝。

    结账时,店家还送了一个手工小布袋给周轶,她把馕戳子装在里边,把布袋斜背在身上,布袋是卜布尔丝绸缝制的,倒是和她的裙子很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