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09章 大唐商务部


    颜真卿只有一个。

    说到底,靠个人德行来去规范这件事,是不现实的。

    “大郎之意是,粮食经过官员之手,就很难保证不贪?”

    “是的。”

    “那不经过官员之手呢?”

    “不经过官员之手,粮食从何处而来呢?”李俶说道,“这批粮食本身就是官员从江东调过来的,按照洛阳的情况分配定额。”

    “我的意思是,洛阳缺粮,也不要官员从江东调粮食了,官府只要出台策略,吸引江东的商人将粮食调度到洛阳,卖给百姓。”

    李俶略有些惊讶,他说道:“且不说江东的商人很难到洛阳,就说即便到了,洛阳百姓在青黄不接之时还是没钱买,商人岂会做没钱赚的生意?”

    李倓道:“所以这里面我们要解决两件事:一是让商人可以畅通无阻地到洛阳,二是让百姓有钱买粮食。”

    李俶忍不住点了点头。

    “第一件事很简单解决,废除以前对商人的限制。”

    李俶微微一怔,道:“三郎所的废除对商人的限制是指公验?”

    “没错。”

    大唐所谓的公验,就是通行证,没有通行证,到了关卡是要被抓起来的。

    “这万万不可。”李俶紧张得站起来,“若是废除公验,商人藏匿违禁之物,天下都会乱起来。”

    “大郎你先坐下。”

    “圣人,这万万不可!”

    “先坐下,我慢慢与你说。”

    李俶这才坐下来。

    “我并未说要废除公验,我只是想说,商人过关,不需要严格出示商人公验了,否则会限制商人运输货品。”

    这一点只要身处大唐都知道。

    公验相当于一种官方凭证,不仅仅商人过关需要,普通百姓离开家乡去别处也要。

    例如商人现在从扬州运输一批货到洛阳,就先得在扬州的官衙去开具公验,公验上要注明是运输什么什么货品到什么什么地方。

    如果没有这些,是不能随便运输货品出去的。

    开具公验的权力在官吏手中。

    这个制度有两个坏处:

    一、一旦商业繁荣,需求变多,官吏是忙不过来的,许多商品排队等待公验下来。

    众所周知,商业讲究的就是效率。

    二、官吏利用这个权力,可以私下找商人拿钱,甚至控制商人,进一步形成官商勾结。

    要知道,如果商人对官员的需求越少,越不会出现官商勾结。

    在古代,官商勾结的主动权在官,而不在商。

    李俶道:“若不需要出示公验,如何追查违法商人呢?”

    “朝廷设立一个商务部,所有商人做买卖,都必须在商务部做登记,当扬州商人运输粮食到洛阳的时候,只需要拿着他的商社登记即可,不需要专门的公验。至于登记商社,规定只需要20文钱即可,算作朝廷养这部分官吏的费用。”

    李俶愣了一下,脑瓜子快速转动,他诧异道:“这倒是可行!以前是商人在运输商品之前去办理公验,地方官吏知道商人急着通行,于是便借口收钱,商人通常会给。”

    “没错,现在规定商社登记,公开透明收取20文钱。往后倒关卡,只需要出示商社登记证明即可通行。”

    李俶连连点头,又问道:“那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就是官方设立钱行,对民间做借贷,解决百姓急用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