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5章 郑玄入冀州


    翌日,刘和一行人,继续赶路。豫州及兖州陈留,这一片还是比较安稳。并未有流寇袭扰,刘和一行人,也未遇什么麻烦。走了二十日,便行至延津渡口。刘和便派张飞,先行回邺城。将消息告知刘虞,让其有个准备。再去找左慈,让左慈,在邺城城外不远处,挑几处合适地方,看看哪里,适合建学府书院。交代完后,张飞便独自先回邺城去了。

    数日后,刘虞得知消息。便亦有些激动起来。这可是郑玄夫子呀,当世名儒第一人。想必冀州各大士族,得知消息,定然会齐聚邺城拜访。自己儿子,可真是有本事。有蔡邕卢植郑玄三人,坐镇冀州。想必不久之后,整个河北,便能出不少朝廷栋梁大才。

    半月之后,刘和等人,行至邺城。刘虞一早,便得知刘和,今日便到。便也有不少人,跟着刘虞,于邺城南门等候。皆大多乃是,冀州各郡大族族长,得知郑玄消息后。便赶往邺城,想要见郑玄等人。想来这些族长,已然猜到,郑玄蔡邕卢植三人,齐聚邺城,意味着什么。若族中子弟,能拜在三人名下。想必用不了几年,便可举孝廉入仕矣。

    邺城南门处,刘和远远便见城门口。站着一群人,自然也看见父亲刘虞。不多时,刘和便下马。行至刘虞身前,然后拱手说道:父亲,孩儿回来了。此番孩儿,已然请郑玄夫子,随孩儿来邺城。刘虞便欣慰的,拍拍刘和肩膀。待蔡邕卢植郑玄三人,下了马车,刘虞及身后众人,皆行至三位夫子身前。

    刘虞便拱手说道:在下刘虞,拜见蔡夫子,卢夫子,郑夫子。身后各族长,亦开口拜见。郑玄三人,便亦拱手回道:诸位客气了,吾等三人,皆布衣百姓。当不得诸位,如此大礼!郑玄便扶起刘虞,然后说道:刘刺史于幽州为官之时,老夫便久闻,刘刺史大名。幽州边地百姓困苦,皆赖刘刺史,用心治理。刘虞听罢,便赶往回道:郑夫子过誉了,在下不过尽自己所为尔。郑玄便呵呵一笑。

    刘和便让众人,先行回刺史府在谈。刘虞便也称是,忙让众人,随自己去刺史府安顿。同时让随从,去通知管家。酒宴等赶紧准备!一行人,便齐齐朝刺史府而去。

    三日后,刘和带赵云与左慈。来到邺城外,一处平地,此地乃是左慈选出,供刘和建学府之处。刘和与两人转了转,觉得不错。离邺城不过五六里,且挨着漳河。便决定将学府,建在此处。同时,刘和打算,自己画图设计。便让左慈,贴出告示。招募数百劳力,十日后便开始建设。然后三人,便又继续谈论了片刻,便回邺城去了。

    刘和将太史慈母子,先安顿在刺史府。慈母身体不好,在刺史府内,能方便照料。也拿出一处府院,及城外千亩田契。至慈母面前,将房契田契,递给慈母。慈母自然推辞不收!

    刘和便告知慈母。自己手下诸将,皆有一份,如此家业傍身。就算不为太史慈,亦需为日后子孙计。还交代慈母,为子义,赶紧寻门亲事,娶位夫人。早些在邺城,安家立业。往后子义,出征剿贼,汝亦有儿媳照料。亦让子义,少些担心记挂。慈母听刘和如此说,便也收下房契田契。

    翌日,刘和带太史慈,来到军营。为手下诸将,介绍太史慈!便开口询问关羽,说道:云长,五千青壮,募得多少?关羽回道:自主公离开邺城后,吾等皆在冀州各郡,贴出募兵告示。如今三月有余,已然招募了,近四千青壮。想必再过一月,五千之数,便齐全矣!

    刘和听罢,便点点头。然后说道:汝等几人,需尽快训练好这些人。三月之后,吾等便该东进剿贼。关羽等人,皆点头答应刘和。刘和便又问道:铠甲军备等,可已齐全?关羽便说道:武器等,皆已送至军营。铠甲尚未送来,想来还未锻好。刘和便点点头,便让太史慈,先待在关羽手下。尽快熟悉军营诸事!有什么不懂的,便向在场诸将讨教。再待了半个时辰,刘和便骑马走了。

    吃过午食,刘和骑马,行至欧家堡。见到欧定欧承两人,便开口问道:铠甲等物,锻了多少?欧定便回道:主公,五千胸甲,皆已锻好。剩余头盔,臂甲,颈甲,肩甲等。需不少时日!刘和便说道:先将重步所需,军备锻好,弩兵有件胸甲装备,便可。所有甲胄,皆优先重步所需。欧定便点头,答应刘和。

    刘和便告知两人,最迟三月时间。便要领军,入兖州青州剿贼。劳欧氏,再辛苦一些,早日锻好军备。再简单交代,一些事宜之后,刘和便准备回去。突然想起一事,便开口说道:吾将在邺城外,建一座学府,建成之后。需造不少白纸!然此造纸术,不想流传出去,想交由欧氏其余族人做。不知欧定族长,可愿?

    欧定听罢,便问道:需多少人用?刘和便回道:无需多少,只十余人,便可。欧定便又问道:可需青壮之人?刘和回道:只需两三青壮,再安排些,有气力之妇人便可。欧定便说道:那便无妨,主公只需将造纸工具,及方法告知。吾便安排族人便可。刘和便点点头,会尽快将东西准备好的。然后便辞别欧定欧承,回邺城去了。

    回到刺史府,喊来左慈进屋。翻开一个木匣,取出那部造物册。然后取来绢帛,毛笔。将造纸术那篇,写在绢帛之上。由于造物册上,乃是简体字,左慈并不认识。待刘和写完,便指着绢帛,为左慈讲解。刘和打算,让左慈先去欧家堡,负责造纸之事。直到欧家堡族人,熟练掌握!待左慈,全部明白之后,便让左慈,先去邺城,购置造纸所需之原料。自己会找人,造好所需工具。

    第二日,刘和拿着绢帛。找到邺城铁匠木匠,将造纸所需工具,分别画在绢帛之上。然后,又找到邺城,有名之雕匠。问询其,能否雕字,待解释了半天之后。雕匠亦答应刘和,先雕些试试。若是刘和满意,便再雕齐,所有文字。刘和便取了一块金饼,递给雕匠。吩咐其,用好些材料雕刻。

    数日后,城外漳河边。数百名劳力,开始依照刘和,所提供的图纸,建造学府。而郑玄及蔡邕卢植三人,皆亦得知,城外学府开始建造。同样的,冀州各大士族,皆得知此消息。顿时各大士族族长,皆齐聚邺城。然皆见不到郑玄三人,便都找到刘虞处。向刘虞示好,想要送,族中子弟入学。刘虞一时间,也头疼起来。毕竟,收不收他们。自己又不能决定!

    而消息,很快便自冀州传出。想必用不了多久,中原各郡。皆得知,当世三大名儒,欲在冀州,传道授业。而中原不少士族,皆紧急召集,族中子弟。准备挑选优秀之人,前往邺城。有郑玄及蔡邕卢植,这般阵容,甚至胜过颍川书院。此等机遇,可得抓住了。

    过了一个月,刘和来到大牛处。刘和估计大牛与乐进两人,怕是酿不了多少酒水。便让蔡琰,领着春儿锦儿两人。平时便来大牛处,帮忙做些小事。蔡琰平日也无事,便也乐于来此。

    刘和见酒库之内,已然封存了六百余坛酒。便亦放心下来,前番答应糜竺,来邺城购酒,已然快到时日了。便问大牛,此些酒,封存多久了。大牛言说,已然快近三月,刘和便点点头。然后告知大牛,酒水还需不少。往后,便不用管其它事情。大牛便答应刘和。刘和见大牛乐进,还是挺辛苦的,然眼下,并未有,能信任之人帮忙。便只能交代两人,量力而行,不用太辛苦!

    蔡琰便问刘和,此酒可有名字?刘和这才想起,如此好酒,开始大规模售卖。需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以便传至大汉天下。也能赚更多不是!便一时,也想不起什么好名字。便亦开口询问蔡琰,可有什么好名字。蔡琰便说道:此酒用蜀黍酿造,不若便叫“蜀粮浆”。

    刘和听罢,低头想了想。突然一惊,然后便说道:不可。蔡琰疑惑的问道:为何?刘和便回道:吾便指望,此酒养兵。若叫此名,岂不被他人,察觉出此酒秘方。不可不可!

    蔡琰听罢,才明白刘和意思。便说道:夫君原是此番打算,那便叫“五粮浆”。可好?如此他人一听,定然会细思,寻常五粮之酿造法。定然万万想不到,此酒并非,五粮所酿。而是蜀黍!如此,可保此酒秘方不泄。

    刘和听罢,便兴奋的抱起蔡琰。然后说道:果然,还是琰儿聪明。外人定然想不到,名为五粮浆,实则,非五粮所酿。说罢,抱着蔡琰,呵呵大笑。春儿锦儿见状,皆掩嘴偷笑两人。大牛乐进两人,亦见刘和此番举动,面带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