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四章国库


    相对的来说,一些比较高级的厂子,也设立在原先产业基础就不错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说实话也是较为完善的,而且有了那些产业基础在重新开办厂子也能节省不少的财力。

    也很符合当前国库的现状。

    在做这些计划的时候,杨俨都美滋滋的。

    真是不枉费他当年地理学的那么好,现在开办这些产业的时候,选址都没在怕的。

    更何况现在的世界山清水秀,根本就不用在意污染的问题。

    那些什么冶炼的厂子,重金属的厂子,它都可以随意的安置。

    至于工人的问题……

    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从事商业,祖上都传了八九代,也很难改行。

    而乡下的居民们,虽然最近是这段时间接受了乡约的不少教化,但毕竟一块耕地传了三代,也不舍得扔弃农业。

    所以杨俨也适时的发布了一些关于商业和农业从业人员调整的政策。

    思想的渗透还是有些太慢了,杨俨直接上调了产业工人的工资。

    而为了能增加他们打工的诱惑,就是在厂里不仅有较为丰厚的工资,一日三餐也管饱。

    并且还在逢年过节定期的发送衣服。

    这不就是国企的强大魅力?

    不过在这之前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参加一系列的专业的培训,而这些培训都是需要底下的百姓们自己出银两的。

    一来也是补齐了国库的临时所需,二来也是完成了对后续工人大量加入的要求。

    凭借着这一手骚操作,大部分的农民开始转移向工人职业。

    而由于杨俨之前农业社的建立,就算抽掉了一部分劳动力去进行工厂建设。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也完整的维持了农田的种植。

    而至于原先就从事这些手工业的人士,杨俨更是下发了一道命令。

    常言道,民间出奇匠,但凡手里有点技巧的手工艺人都不愿意把这些技巧拿到明面上来说,而是留着成为传家宝。

    杨俨为了能鼓动他们走进工厂,更是直接大幅度的下发钱财。

    并且派给他们的都是一些工厂监管、产品质检这方面的职位。

    干着最轻的活,拿着最高的工资,这些手工艺人们自然也乐意为他们献上传家的手法。

    至此,国企的开展也算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杨俨紧随其后,关于贸易政策的一系列也相继的展开。

    不仅在各个城市内开放了大量的商业集市,让居民们乐于采买。

    更是在领土内的一些沿海地区商业交通的地区,建设大型的商邬。

    具体的措施和作用,杨俨也较大的采取了后世的开放地区。

    这样一来海关的税率便大大的提高,国库也在一个月之间便翻了好几倍。

    连带着京城之中各种的关外奇物都络绎不绝。

    杨俨也早早的就奉行了开放的政策,他知道搞独立搞封闭,那是走了历史的教训。

    现在的各个周边民族关系之间,或许仍然存在互相敌视的态度。

    不过只要杨俨先服服软,他们也一定能乐意跟自己进行商业合作。

    毕竟是天朝,不少的民族乐不得的与他们进行商业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