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四章 管那么多,就是干!

    杜晚枫要堂主打听的人,很快便有了消息。

    他带着孟葱亲自去拜访。

    两个人骑着马,因为路途较远,一路也会聊上几句。

    “这次我们要见的人是谁?”

    “吕济舜。”

    “他是什么人?”

    杜晚枫沉吟了一声,尔后感叹道:“一位真正的治河天才!”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也许是数百年间在治河方面最杰出的人物。”

    孟葱暗惊。

    杜晚枫这个人,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还是有些了解的。

    看起来谦逊温和,其实眼界甚高。能被他看入眼里的人没有几个,何况还是这样的大加赞赏。

    试想想,这一路上杜晚枫谈论了不少人和事,还没有一人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吧。

    对这位吕济舜,孟葱还真来了兴趣。

    杜晚枫似乎明白他的心思,一边赶路,一边和他说起这人来。

    “吕济舜出生于太湖之滨有名的书香门第,家教严格,二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进入了工部。之后他的才华一步步凸显,尤其是在治河上,展现出了无人能出其右的天赋。”

    “早在先帝时期,黄河泛滥,他数次上书建议朝廷摒弃传统分流治河的旧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很创新很了不得的理论,像是河之性宜合不宜分,宜急不宜缓。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以水攻沙,不可谓不巧妙。比起分流这种治标不治本、还渐渐堵死了河道、让运河泥沙淤积越发严重的办法,不知道要先进开明多少。”

    孟葱脑子也不笨。

    杜晚枫短短一席话,他便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对那位尚未谋面的吕济舜也多了几分钦佩。

    “只可惜这样的理论历经先帝和当今两朝,都没得到用武之地。他自己还被其他朝官排挤和针对,连工部的官都没得做。郁郁不得志,便离开了朝堂。”

    孟葱停下马来,转过头看向杜晚枫。

    嘴唇勾出点讽刺的弧度。

    “你的父亲,曾经独揽大权十余年。如若有他的支持,这位吕济舜也不至于怀才不遇、一番为国为民之心得不到施展吧?”

    杜晚枫也停下了马。

    拽着马缰,长叹一口气。

    “这件事一直是我父亲心头憾事。”

    “哦?”

    “其实我父亲当年就很想采取吕济舜的建议,采用合流法来根治河道。只可惜当时情况不允许,运到北方的几十万石粮草被搁置在了运河中,必须要最快时间内疏通河道。无奈之下他只能接纳了其他治河官员的建议,继续沿用分流治河的办法。因为这件事,我父亲和吕济舜闹了点不愉快。再加上其他官员刻意排挤和打压,吕济舜踌躇满志却连番遭受打击,心灰意冷之下便离开了朝堂。”

    “之后,我父亲多次派人邀请他入朝,主持河道,他都没有理会。多年后,我父亲还在跟我感叹他当初是不是做错了。如果能再坚持一下,给予他更多信任和支持,会不会如今已经解决了黄患。”

    对这件事孟葱没有再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