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25 章

    江淮平原,息县。

    阴雨连绵,天已经下了三个月的大雨了,汉国大将匐勒,带着他的部队驻扎在汝水与淮河交汇处,汝水西侧、淮河北岸的息县。

    匐勒年约四十二三,他去年从兖州而来,假意协助息县褚蛮,那个一直与他作对的流匪头子,然后就借着褚蛮的放松泄备,一举砍了褚蛮脑袋,兼并了对方的队伍。

    匐勒怎么能在乱世中崛起可见一斑,他就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杀了你们老大,让你们管我叫老大,还服服帖帖。

    汝水向南奔淌,在息县汇入淮河。顺淮河而下,淮河南岸有一个重镇名为寿春。寿春有重要的一条水道,施水,联通长江。

    这便意味着,只要攻破寿春,便可以顺长江而下,攻打到江东建康的司马睿那里。

    长江天险。

    寿春,便是长江之北,重要的咽喉。此咽喉一破,长江危矣,江东危矣。

    司马睿当年曾参与征讨八王之乱,他打的是篡权自封的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睿在洛阳作战失利之后,听从了名士王导的劝说,南渡长江居于建康,极力结交江东豪族。

    天不亡南渡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三个月的大雨,给了匐勒毁灭性的打击,无力进犯江东。

    汉国军中此时军心动摇。

    匐勒的兵,是北方杂胡。北方大地此时一片沉寂,他的部队从河北而来,一路向南劫掠,如同蝗虫一样,如入无人之境,把豫州吃得精光,然后来到了息县。

    匐勒是个枭雄。

    汉国给他的封号太多了,作为一个羯族流匪头子出身的他来说,眼下整个河北地区,他已经是汉国派遣的最高将领了,他被封为关东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

    但实际上,当初他也是担心自己混不下去,被多方剿灭,才带了山头上的弟兄们归顺了汉国。

    匐勒曾是个占山为王的胡人流民帅,自从刘渊起兵陇右建汉国,匐勒就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刘渊要是来打我,我能打赢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打不赢。那刘渊要是打服了我,再让我跟他一起打晋朝,我听不听?那谁拳头大自然就得听谁的啊!

    所以还说什么。匐勒审时度势地率众归附汉国,换来一串他想都不敢想的封号。

    晋在那个时候虽然大厦将倾,但毕竟是国之正统,谁敢当反贼,是要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的。

    枪打出头鸟,第一个反叛晋廷的,是他刘渊。

    世人讨伐的,也只有刘渊和他的汉国,可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将领。匐勒非常狡猾的选择了归附刘渊,暗中发展壮大。

    这波超值了。

    刘渊对他的调度,可以说是遥领,因为实际上讲,汉国也是一个松散的胡人部落联合。刘渊有不错的招募政策,但相应的,他并不用实际付出什么粮草军费支持,只需要给出一连串的封号,就足以让这些穷凶极恶的小股部队为他所用。

    匐勒的部队,远离汉国在外征战,在距离上也很难从汉国那里得到补给。所有士兵的钱粮,都是他得张罗。

    河北无险可守,自从几位司马家的王爷把河北这平原之地来回犁了几遍之后,河北就已经处于极度的荒芜破败,和权力真空之中。能逃的士族百姓都逃了,连年的战乱,使得河北现在只有荒野,和一个个荒野之中零星散落的坞堡。

    匐勒的责任,也就变成了需要养活这支,跟他出来出生入死的杂胡弟兄们组成的队伍。

    眼下只有江淮以南还有幸存的安稳城镇,能吃上饭了。

    匐勒虽然不想说,但又不得不尴尬的承认,他们打到江南确实是为了吃饭去的。

    但这场大雨,彻底浇乱了匐勒的计划。

    匐勒在新蔡的葛陂制造船只,预备顺汝水、淮河攻打寿春的这当口,他的部队后勤出现了巨大的问题,爆发了巨大的饥荒和瘟疫。

    好吧,他本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后勤,此时的天下枭雄,基本上都是边打边抢,边抢边打。

    这已经不是汉末的时候了,汉三百年沉淀积攒下来的菁英,汉末群雄浪花淘尽已经拼了个精光。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寿春此时已经聚集了大批的江南兵和淮南兵,司马睿也知道寿春的重要性,调集的可谓孤注一掷。

    匐勒这边战力低下,寿春那边重病集结。进退维谷之际,匐勒聚集诸将商议对策。

    息县县衙,征辟为汉国大军的临时中枢。

    县衙外是淅淅沥沥快三个月的大雨,空气湿的能拧出汁子来,大地都仿佛浸泡透了、酥了,踩上去像是踩了湿厚的苔藓地,黏黏腻腻,让北方来的汉子们烦心不爽已久。

    匐勒坐在县衙的椅子上,他的属下都分立两侧。他的一个属下刁膺劝道:

    “将军,此时寿春军力强势,我们不仅打不过去,我观其势头,听说已经打出了收复失地的口号,很有可能打过来攻占息县。我军如今士气低迷,恐难一战。不如假意投降,请求替晋室扫平黄河以北,骗寿春退军。”

    匐勒是个性格热火直爽的,不然也不会有大批的小弟从他一穷二白就跟他混,他听完这说法,立刻心中愀然,长叹一声,明显是不甘心。

    都尉夔安是汉国派来监控匐勒的,他可不想死,也在一旁嚷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