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6、武皇之中华崛起3

    所以,他先点开了这封邮件。

    “尊敬的陈教授。展信安。上一封邮件我们谈到了唐代辩机大师关于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预言。我有一个疑问……”

    “……大凡中国的预言,都是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即使是以当初辩机大师的预言,难道就不能理解为别的意思了吗?人们之所以说辩机大师有惊人的预言能力,正是因为他屡次做出的预言都应验了,然而当这些预言有多种理解方式的时候,怎么可以单纯地这么认为这些预言就是和事实符合的那个意思呢?”

    “还请您解答我的这个疑惑。”

    陈教授看着这上面的内容,笑了。这孩子,太认真了点,虽然中文学得不错,但是到底没能明白中华文化的精髓。

    用词什么的,他也不好太挑剔,毕竟其他国家的人学习中文的时候,因为普通翻译和专业学科之间词语翻译的精准差异,很多人都是将中国的相人之术之类的和预言混为一谈。不过,他说的关于相术中用语模棱两可的问题,也的的确确存在。

    也许是文化差异的原因,他没有意识到辩机相人的记载里并不仅仅是模棱两可就可以解释的。至少,辩机的几次相人都是精准无比,即使言辞中油模棱两可的语句,也都是细枝末节,根本不改大势。这孩子,为了让自己显得出彩一点,观点不同一点,太吹毛求疵了。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大众的观感问题。辩机这样的人物,是中华的骄傲,你一个劲儿地揪着他的破绽不放,很容易引发其他人的不满。到底不是正宗的中国人,中国话学得再好,这些人情世故还是不懂。说老实话,虽然他自己对这孩子还算欣赏,看着这么一封邮件,心里总是有不快的。如果不是看在对方的才华上,哎!

    还得提点提点他,不然这么一条道地走到黑,就算他再有才华估计也得失去被允许到中华来留学的机会。本来中华的学校就难申请,更别提是他在的这种一流的院校了。既然是想争取老师们的偏爱,好进入学校深造,就得顺着大家的心理来。小小的质疑可以,但是这样没事儿找事儿的怀疑可不行。加上他还不是中华人,这就更有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了,如果不是自己这个性格的人,其他人都得直接把他拒之门外,绝对不会让他被录取。

    也懒得拐弯抹角地说了,陈教授基本可以确定自己要不直接点,对方根本就听不懂自己的话。

    这是中华高校对外招生前夕,像陈教授这样遇到不计其数的外国学生送来的拉关系的邮件的教授,数目不在少数。甚至多的是教授们每天早上起来就发现自己的工作邮箱和私人邮箱都被邮件挤爆了,效果堪比ddos。

    不过这也没办法,工作几年之后,老师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情况,谁让如今的中华在整个世界都有着绝对的优势?特别是中华的文化,充满了深度,不知道多少外国学者就靠着研究中华的文化出名,然后一生衣食无忧。加之中华的强大,多得是人在每年高校对外招收留学生的时候挤破头都想要进入中华的学校。由于《推背图》可以说是成就了中华崛起的重要道具,所以很多国外的学生也特别喜欢在写论文的时候研究《推背图》的相关主题。就像陈教授欣赏的那个学生一样。辩机,李淳风,袁天罡,哪个不是被重点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提出了每个时期改革方式的辩机,那才是真真被崇拜得要死,无数人推演着他提出的改革手段,并且按照每个时期改革后可能出现的情景写论文,好几个国际知名的大学者就是这么出名的。当然,还有一些人更乐意写如果历史没有被改变,根据推背图的预言,历史的轨迹应该是怎样的?不过这部分人多是对中华各种羡慕嫉妒恨之后说话都发酸的家伙,可笑得很。

    不管他们怎么说酸话,现在的中华很强大,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不是吗?

    陈教授写完了邮件,点击发出,然后起身,向外面走去。

    上次那篇关于不同时期改革成果的论文得到了学校的看重,下学期多批的五十万经费还没去申领呢,今天要去登记了。多亏了那个从西边移民的小子。

    天下英雄入我毂中……当整个世界的人才都向着中华而来,还需要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