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顾军是在随行押送武器回部队的路上遭遇山顶滚石,  被砸中头部当场牺牲的。
    当时车队距离部队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距离。
    除了顾军之外,这场意外中还有另外两位士兵受伤,都在第一时间被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
    出了这么大的事故,  李伯诚他们一夜都没睡,  第二天灌了碗浓茶,  就得去处理事情的后续。
    顾军的葬礼以及遗体告别仪式被定在三天后,张芬亚也赶在前一天回来。
    经历一场巨变,  她整个人都毫无精气神,如同一只丧失养分的花朵,接近枯萎的边缘。
    顾军的灵堂就停在他的家里,张芬亚被人半扶半拉着进去。
    刚进门,  她突然来了力气,  一把挥开扶着她的人,  奔向丈夫的棺椁。
    棺材还没有钉上,用力就能推开。
    旁边人赶忙想去拦,却没来得及拦住。
    张芬亚扶着棺材,  呆呆看着里面的人,  突然扭头瞪着眼说:“他不是我男人!”
    话毕,  泪流满面。
    顾军是被滚石击中头部牺牲的,  虽然之后尽量整理了,但遗容依旧可怖。
    他整个脑袋几乎都砸开了花,五官都破碎开来,几乎辨认不出原本的模样。
    张芬亚一直拒绝承认这是自己丈夫,  说顾军是藏起来了故意让她担心。
    她头发散乱,  脸色煞白,  姿态几乎癫狂,  还想把棺材里的人拖出来。
    “弟妹,  你别这样!”
    有人上去把她拉住。
    “顾军,你出来!你还是不是人啊!”
    被人拦住之后,张芬亚瞬间丧失了全部的力气,她瘫在地上哭德肝肠寸断,用脑袋撞着棺材。
    “你不是人!你走了让我们怎么活啊?”
    她这样伤心,连旁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崩溃,灵堂里的人都被影响地红了眼。
    张芬亚哭了好长时间,随后又一次晕倒,被紧急送往了卫生室。
    她没有晕太长时间,但是医生建议她最好观察一下,因为短时间内连续两次晕厥,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
    张芬亚没什么反应,到了夜里却偷偷溜了回去。
    她在灵堂里守了一夜,似乎接受了现实,第二天平静了许多。
    顾军的遗体被安葬在后山的墓园,他是这里的第二位住户。
    葬礼结束,并不意味着事情全都解决。还有抚恤金的发放、烈士申报,以及顾晨文和顾晨武两兄弟的去留。
    张芬亚对于其余的事项表现的都很平静,唯独到了顾晨文他们这反应激动。
    她对这两个孩子破口大骂,认为他们俩就是克亲的命,先害死了父亲又害死叔叔,也不允许他们继续在家里住。
    张芬亚的话称得上恶毒,但是旁人也没办法去怪她。
    所有人都能感知到她的痛苦,短短几天时间,一个原本有点福态的姑娘瘦出了尖下巴,旁人实在没办法对她继续苛责。
    可是总不能真的让兄弟俩无处可归。
    这个时间段,夜里的气温已经跌到了零度以下,两个孩子过来的时候根本没几件衣服,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张芬亚的邻居发现了两兄弟,想把他们带到家里睡一晚,却没能成。
    毕竟不到半年的时间,先死了爸又死了叔,这怎么看都有点邪乎。
    家属怕他们在自己家住出什么事,坚决不让人进门,男人没办法,只能上报给了李伯诚。
    事情报上来的时候,林念和李伯诚都准备睡觉了。
    两人在客厅说话,林念拿了两件李伯诚的棉衣出来,让他们裹上。
    “快穿上。”
    顾晨武接过,顾晨文手伸出去,却又缩了回来。
    他冻得青白的脸上有种不符合年纪的复杂,看了眼林念又低下头。
    林念问:“怎么不接?”
    顾晨文又往后退了一步,态度避之不及。
    林念有些奇怪,问顾晨武是怎么了。
    顾晨武年纪比较小,也没有哥哥那么多的心思,直接说:“哥哥怕瘟到老师哦。”
    林念:“……你说什么呢?”
    “真的,我们两个很瘟的,林老师你离我们远一点吧,要不然也会倒霉。”顾晨武有些感伤:“林老师这么好的人,千万不要倒霉啊。”
    林念心里闷到透不过来气:“没这回事,这跟你们都没关系!”
    “那为什么爸爸和叔叔都死了呢?”
    顾晨武问,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流。
    他坚信外面的传言:“本来叔叔好好的,我们一来叔叔就死了。”
    顾军虽然不会照顾人,平时工作忙也很少和他们相处,可是他是在兄弟俩最迷茫黑暗的时候从天而降的人,在他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兄弟俩心里的绝望其实不比张芬亚少,可之前忙着顾军的后事没人顾得上他们。
    现在遇到了一个熟悉的长辈,顾晨武便忍不住问出自己心里的问题:“要是我们死了,爸爸和叔叔还能活过来吗?”
    “不会。”
    林念的话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兄弟俩都有些失望。
    “而且他们的死和你们也没有关系,你们父亲是因为生病,叔叔是遇到了意外。”
    顾晨文突然说:“不,是我们克死的。”
    林念问:“那你说你们是怎么克的?”
    “就……是……”
    兄弟俩说不出来,他们甚至都不是很明白“克亲”这个词的含义。
    “说不出来还敢说是你们的问题?”林念歪了歪嘴,态度有点不屑:“要是你们这么厉害,那国家还要什么军人,还需要发展什么武器?有问题直接把你们送到前线不就行了?靠近谁谁就死!”
    顾晨武被林念的话逗得破涕为笑,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又觉得期待:“真的可以吗?”
    “想多了,根本不行,你们俩现在上了战场就是炮灰,谁都打不过。”
    林念摸了摸两人的脑袋:“所以啊,别没事做梦以为自己有什么超能力,其实咱们都是普通人。”
    顾晨武失望地叹了口气,顾晨文也抿了抿嘴。
    林念把衣服再一次递给哥哥,这次他接了。
    “谢谢林老师。”
    “不用谢,在这休息一会吧。”
    堂屋里,李伯诚听完事情的经过,很快拍板:“你先回去,他们俩在我家先住一晚。”
    林念对此也没什么意见,铺了床让兄弟俩休息。
    李伯诚把两人安顿好,回到房间时,林念正准备打水泡脚,如今天气冷了,她手脚从早到晚都是冰的,睡前泡一泡可以舒服很多。
    “怎么样?”
    “睡了。”
    李伯诚搬过来凳子与妻子一起泡。
    水有点烫,李伯诚沾了下就想撤,却被林念一下踩了下去。
    “嘶!”
    他倒吸一口气,烫得眼皮跳了下:“快放开。”
    林念松开脚,李伯诚立马撤走。
    “这水也不烫啊。”林念把脚塞进去,忍着些许的刺痒说。
    她又问:“那两个孩子要怎么办?”
    “现在还不清楚,明天开会看看。”
    他说:“要是真没办法只能联系他们爷爷那边。”
    第二天团部开会讨论这件事情。
    会上政委提出:“要不要再做做张芬亚同志的思想工作?”
    “不太行,张芬亚同志对他们很厌恶,我试过了,她反应激烈。”
    “咱们给补贴呢?”
    说话的政治部主任摇摇头:“可能性不大。”
    “先去试试……”
    “不用试了。”李伯诚说:“没必要强迫张同志去照顾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孩子,更何况她今年才二十出头,以后……很大可能会再嫁,带上他们两个让张同志要怎么办。”
    有人接受不了:“顾军才牺牲。”
    “早晚都有这么一天,而且这也不是张同志的义务。”
    “那伯诚你有什么好的意见?”
    李伯诚说:“他们两个的亲妈不是在吗?”
    “这能行吗?”
    他们俩的亲妈在家里出事的时候就与丈夫离了婚,这么多年都没联系。
    但凡顾军当时有办法,也不会把两个侄子带到部队来啊。
    “总得先试试,这亲妈总不能不认儿子。”有人态度乐观:“说不定之前只是不知道呢。”
    “那先试试吧。”政委又问:“在此之前两个孩子要如何安置?”
    他的视线瞄到了李伯诚身上,这里几个人,只有他的家属随了军。
    而且林念与那两个孩子关系也不错,在政委心里,他们暂住在李家是最好的。
    但李伯诚没有答应,他的手指在桌上敲了几下:“咱们部队随军的军属有十几户,可以去多问几个人,看谁家愿意接受,愿意接受的团里给予补贴。”
    “还要这么麻烦啊?”
    “要不呢?”李伯诚看过去。
    他看在战友的面子上,对两个孩子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也可以提供有限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是不能过线的。
    养孩子不容易,连他们的小婶都不愿意,李伯诚更不会给林念揽上这种麻烦事。
    他和林念结婚是想要让她过好日子,不是给别人家的孩子当免费保姆的。
    李伯诚摆明了不愿意接手,其他人也不能强求。
    “那就,去问问?”政委说:“一个孩子每个月给三十斤口粮的补贴怎么样?”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事情就这么定了,消息放出后,果然很多家属都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部队不少兵都是农村出来的,平日里发的津贴不光要养活老婆孩子,还要往家里寄,日子过得紧巴巴,吃饱饭有时候都是问题。
    三十斤的粮食一个孩子根本吃不完,多余的都是他们的,有了这部分补贴,那他们的日子就能轻松许多。
    除了少数几乎还对“克亲”传言有所忌讳的家庭外,余下的人都加入了对顾晨文兄弟抢夺中。
    郑大妮也是其中一个,还让妹妹郑八妮来当说客。
    但是郑八妮显然与姐姐的想法不一样。
    课堂休息的时候,她偷偷找到林念说:“我觉得我姐姐不太适合。”
    “为什么?”
    林念很奇怪她竟然会这样说。
    “因为、因为她、她有点省。”
    背后说姐姐坏话,郑八妮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最近没怎么出门而稍稍变白了些的脸蛋上多了两团红晕。
    “她可能不会舍得把饭给他们吃。”
    团里定三十斤的口粮,想的是暂时收养的人给兄弟俩吃二十斤,剩下的十斤用来补贴家里,这要是到了郑大妮手上,可能二十斤都被补贴了家里,剩下的十斤才是兄弟俩的份。
    “老师你别告诉我姐。”
    “放心,不会的,回去跟你姐说,这事我说了不算。”
    林念眼里染上一抹笑意:“咱们继续去上课。”
    争夺顾家兄弟人太多,团里的领导一时也拿不准主意,经过各方面考核之后,最终在申请的家属里选出两家,一家收养一个。
    为了收养哥哥还是弟弟的问题,这两家又差点吵了起来,都想要弟弟不想要哥哥。
    毕竟弟弟岁数小,吃的更少,就能留更多的粮食给家里。
    他们争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政委发了话,由抓阄决定归属,谁要是还有意见就取消寄养资格,这下才让他们安分下来。
    解决了顾家兄弟暂时的住处,接下来就要去联系他们的母亲。
    顾家出事早,那时候顾晨文都没怎么记事,根本记不清母亲的名字。
    部队这边根据档案,辗转一番才联系上兄弟俩亲妈。她在与顾军大哥离婚之后很快改嫁,如今在京城的一家文化馆做干事。
    听到自己儿子的消息,这个女人并没有显现出多余的情绪。
    她礼貌地表达了对顾军去世的遗憾,随后画风一转,又说自己丈夫管得严,家里条件也比较差,所以没办法把两个孩子接过去,最多愿意寄十块钱过去。
    她还说:“孩子们的爷爷不是还在吗?”
    联系她的政治部主任气得够呛,差点没在电话里骂起来:“孩子爷爷所处的条件恶劣,恐怕不适合让他们去。”
    “那就没办法了,我实在帮不上忙。”女人叹息一声:“我还有工作,不方便长时间离岗,抱歉。”
    电话被挂断,主任气得脸都红了。
    孩子亲妈这条路走不通,团里又有人提议不如就别送走,一直寄养在现在的家庭算了。
    这也是个解决办法,每个月出那点粮食对部队也不是什么负担,稍稍省一点就能省出来。
    几个人都有些意动,互相望了一圈又看向政委。
    政委问:“伯诚你觉得怎么样?”
    李伯诚没答应:“先看看吧。”
    散会后,政委问李伯诚:“你刚刚为什么不答应?”
    李伯诚露出回忆的神色:“我小时候,母亲刚去世时,也被叫过一段时间扫把星。”
    “这没什么吧,咱们平时多看着点,还能让他们俩被人欺负了?”
    李伯诚摇摇头:“多看几天再说吧,再说家属也不会一直在这,过两年要是调走了或者退伍了呢?”
    “那就换一家,反正有我们看着。”
    “那咱们几个也走了呢?”
    政委愣了愣,哈哈两声:“是要想想,再想一想。”
    李伯诚心里存着事,晚上躺床上的时候忍不住与林念说了说今天开会讨论的事情,问她的想法。
    林念犹豫了下:“我觉得最好不要,要是能送走尽量还是送走吧。”
    李伯诚有些惊讶:“怎么说?”
    林念缩在他怀里,把冰凉的手揣丈夫胸口取暖:“家属区这边多多少少对他们有点看法。”
    部队给的粮食能让多数人放下偏见去收留兄弟俩,可心里怎么想只有自己知道。
    现在没了粮食诱惑,之前的“克亲”传言又被人翻了出来,几乎每家小孩都被父母告诫过不要与他们玩,否则就会倒霉。
    林念小时候刚回家的时候,也被林芳的带人孤立过,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感受。
    她那还只是“小打小闹”,维持不过几个月的孤立,顾家兄弟俩却是根深蒂固的偏见。
    让他们长在这种环境里,长此以往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李伯诚听完,把妻子往怀里搂紧了点,叹息一声:“好,我知道了。”
    寄养的要求再次被否决,有些人开始有意见了。
    都是团里的领导,平日里还有工作,总不能整天为两个孩子打转。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要怎么办?”
    这种事情归政委处理,他被几双眼睛盯着,先沉吟一番。
    “先散了,大家再回去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他说:“总不能让咱们的同志走的不安心。”
    众人渐渐离开,李伯诚继续写自己的报告。
    “你还没写好啊?”政委凑过来:“随便写写就算了,反正总要挨批的。”
    李伯诚手一推:“不然你帮我来?”
    政委呵呵笑了两声,扭头看向窗外:“哎呀今天的太阳真好啊。”
    李伯诚继续写报告,又润色几遍。
    其实事情发生的时候该报告的事情都已经跟上面报告过了,书面的报告只是把说过的事情再重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