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章 葬父

    卫尉张温府被抄家,株连九族!

    这是初平三年三月生的一件大事,长安西南坊市的一场刺杀,在董卓恐怖的统治下,很快就被查明了主使者。

    卫尉张温!剑师王越!

    王越在刺杀失败的一个时辰后,便举家带着金银细软逃出了长安,不知踪迹。纵然董卓派人追出了百里,也只能无可奈何。

    但张温却没这么幸运,刺杀之日当晚,张温麾下宿卫宫禁的千余卫士,被宫中的命令调往长安城外后,再也没有回来。而卫尉府则被华雄带着董卓的兵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时间火把照耀得卫尉府如同白昼,据说在抄家之时,府中哭声震天,哀号无数。

    三日后,张温一族大小一百六十七口人,被斩于闹市街头。董卓更是驱赶着文武百官,在旁围观,以儆效尤。

    反董领袖张温被灭族,犹如当头一棒,击打在了大汉朝中反董势力的官员心头,他们曾经依仗的支柱,岂知竟如此不堪一击。而长安大小官员中,少说也有三分之一与张温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时间人人自危,紧张与恐惧在整个长安城内蔓延。不过董卓随即的一条政令却令众人松下一口气,张温刺董之事,到此为止,既往不咎。

    这下子不仅仅是百官,哪怕林森这个事不关己的人物,也是放下了高悬的心。但这政令也令林森不禁苦笑了起来,在离开陈留前所说的长安大事,竟是这么草草结束了,而且非但让长安乱起来,反而让董卓以此为契机,雷霆般打击了长安内外的反董势力,更通过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手段,笼络了一批百官之心。

    扰乱长安的任务,何时才能是尽头?莫非真要等到王允的连环计?

    ……………………………………………………………………

    长安,坊市。

    “主公,还在为刺董之事所烦恼?”太史慈侧问向林森。

    林森点头道:“不错,曹公对长安的情况把握并不准确,我们到长安不过五天,原以为能作为最大臂助的卫尉张温便因行事不秘,被屠了满门,如此之下,再提扰乱长安,真不知如何下手。”

    “这应该是曹公对主公的信任,才会将这个任务交到主公的手上……那可是四百亩良田和一个庄子的赏赐啊!”太史慈啧啧称赞,四百亩良田每年的收益就高达七十万,最重要的是,这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视的土地资源,至少在旁人的眼中,良田在手远要比林森目前掌握的那些生意要值钱的多。

    林森没有去纠正太史慈的观念,只是笑着摇了摇头,指着不远处的米店道:“走吧,别忘了今天的正事,我们进去瞧瞧。”

    两人进入米店,已有一名前柜迎了上来,见两人的穿着并非平民的服饰,立时摆出一副欢迎的姿势道:“两位大人,不知想要些什么?”

    这米店乃是整个坊市内门脸装潢相当不错的一家,前厅内摆放着九口大缸,盛放着诸如粟米、麦子这等不同种类的谷类,只是缸中之米却并非满溢,而是大部分缸中已经见底。

    “怎么?这存货不多了?”林森从粟米的缸中抄起一把,在手中捻了几下,觉品质也是十分低劣。

    那前柜见状,答道:“大人说笑了,您可以满长安的问问,如果我们郭氏米店没了存货,那肯定任何一家米店都不会有存货!”

    “哦?”看前柜自信满满,林森一时来了兴趣。

    前柜将胸脯挺得高高的,充满了自豪道:“我们家米店乃是郭汜郭将军的表侄所开设,你说我们米店能短了粮食供应不?”

    林氏情报网中早就传来消息,早在半年前,雍州境内的粮食就已经开始施行配给制,去年收下的所有粮食,一律以朝廷制定的价格收购至中央,在统一以某个价格出售到各大米店与百姓手中,当然,百姓每旬从官仓中所能买到的粮食,远远不足以谋生,因此只能再额外从米店中购粮方可度过冬天。背后有郭汜撑腰的郭氏米店,自然始终能获得充足的供应。

    “那……”林森瞟了两眼厅中那些几乎空了的米缸,试图再套出些话来。

    “我们掌柜的说了,朝廷为了保证稳定,每天都会给我们米店放充足的粮食出售,别看这里粮食少,在后面库房有大批的粮食呢,大人您看需要多少?”前柜指了指身后。

    “粟米和粱米各多少钱?”

    “粟米四百钱一石,粱米的话,要九百钱。”

    “嗯……”林森估算了下,这个价格较之陈留价格高出了接近一倍,其中粱米这种优质小米的价格则高出的更多些,但总体来讲,这个价格也不是不可接受,早在六年前黄巾之乱刚刚平定的时候,哪怕是陈留,粟米都有过一千一百钱一石的价格。

    了解到了该了解的情况,林森与太史慈相视一眼,遂对前柜略一拱手,走出了郭氏米店。那前柜却是在店中高声道:“大人……您到底买不买啊?买多了价格可以商量嘛!”